兩會和“3·15”在時間上的重合,使風頭正勁的微博更加引人關注,與此伴隨的是政府和企業的“微博營銷”。
微博成兩會核心輿論場
如果說人民大會堂是代表委員們參政議政的殿堂,那么互聯網則是普通民眾表達自我、伸張權利的廣場。而隨著微博的勃興,會堂與廣場兩個輿論場正在被打通。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通過微博征集民意、曬提案議案、與網友互動,成為越來越多代表、委員的主流選擇。而新疆、浙江、重慶、江蘇、甘肅、貴州、山東、四川、云南等省區的代表團,則將以前傳統的“媒體開放日”搬到微博平臺上,直接面向網民,得到網民的積極回應。
在上海代表團,一同進京開會的還有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上海發布”團隊。會議期間,“上海發布”通過微調查、微直播、微問答等形式,傳遞網友聲音,溝通會場內外。“上海發布”的開放姿態,正是各省相繼開設政務微博發布集群的一個縮影。
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在微博上征集意見,并從上萬條微博留言中“海選”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意見50條,作為議案和建議提交上會。蔡奇還在參會期間堅持隨時隨地發微博,和網友分享自己的“兩會見聞”。不少代表向他請教,會上微博怎么發?蔡奇回答,只要公開的、有報道的,都可發。
種種現象表明,與往年相比,今年是微博大規模進駐“兩會”會場的一年。
記者們用微博即時直播大會動態,代表委員們用微博征集網民意見,高官通過微博察民情、聽民聲,使得廣大網民得以和“兩會”發生近距離的接觸,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參與感,也激發了大家討論公共議題的熱情。
據了解,作為中國最大的微博服務提供平臺之一,騰訊微博為全方位、立體化報道兩會,開辟多種便捷渠道讓網友與代表委員、媒體記者互動交流,“微訪談”成了代表委員最常用的互動手段。因為有海量的用戶參與,騰訊微博已被公認為是“目前官民互動最給力、最直接、最公開透明的平臺”。通過官民間良性互動,“人人都是參政者”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在去年10月召開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社區座談會上,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外宣辦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王晨明確鼓勵各級官員開微博:“微博是一個好的平臺,我們總的方針還是鼓勵各部門能夠積極利用這個平臺,與老百姓積極溝通,當然要做好管理。”
政府部門在微博面前選擇順勢而為、積極面對,讓政務微博在過去一年中得以蓬勃發展。目前,在總數超過5萬個的政務微博中,除了眾多的政府職能部門的官方微博外,一批極具個性化色彩、在網民中極具影響力的“微博官員”相繼涌現。
有專家認為,政府微博井噴爆發式出現已成事實,而通過今年的兩會,則讓政務微博實現了微博問政的常態化、制度化。人民日報今年兩會期間的一篇報道直言,微博正在改變官方和公眾話語權整體格局。
作為政務微博開拓者之一,蔡奇希望更多官員實名微博能夠浮出水面:“領導干部不想‘OUT’,就該上網開微博,承擔意見領袖的責任。我們應該占領這個陣地,主動進入,全面發聲。”而另一位“微博官員”伍皓則認為,官員開微博,有助于形成微博輿論場中的言論平衡。
不過,在微博世界中沉浸已久的蔡奇也對其功用有清醒認識:“官員微博能否作為解決民眾實際問題的工具,不在于微博工具本身,而在于官員。”蔡奇認為,從本質上來講,微博只是一個平臺,最終的目的仍然是服務民生,解決實際問題,辦實事才是政務微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官員們的“微心愿”
今年“兩會”,還有一個現象引人注意,那就是不管普通民眾還是代表委員,在微博上曬“微心愿”都非常流行。
記者發現,截至目前,騰訊微博兩會“微心愿”話題下相關廣播已達18.4萬多條。
網友們用同一種形式,表達對國計民生的見解,更多則是對個人生活的期望:他們希望政府能“hold住”物價漲幅、股市不再“坑爹”、能買得起房子、上學不再難,求升職、求加薪、求嫁人……有趣的是,有不少代表、委員也在微博上曬自己的微心愿。僅在“三·八”婦女節當天,申紀蘭、邰麗華、關牧村等38名女代表委員集體曬出微心愿,吸引了不少網友眼球。
但更吸引眼球的,還是20多位省部級高官的微心愿。記者發現,這些地方大員們的微心愿,大多源自個人自身職責,并重點關注民生問題。他們也普遍對建設和諧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寄予期望。
剛剛履新不久的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的微心愿是:“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目的,就是讓甘肅人民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聯村聯戶行動是甘肅為推送跨越式發展,與全國一道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戰略舉措。這位省委書記說出了自己最操心的問題:“甘肅說一千道一萬,要把經濟搞上去,這是最根本的。”
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的微心愿,則是對云南做特色推薦:“云南的最大特點是多樣性,地貌的多樣性,生物的多樣性,氣候的多樣性,民族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多樣性就意味著豐富,意味著多彩。歡迎各位網友到七彩云南體驗多樣性的魅力。”山東省委書記姜大明則著力宣傳“好客山東”:“泰山在這里崛起,黃河在這里入海,孔子在這里誕生,北京奧運在這里揚帆,好客山東歡迎您……”
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3月8日寫下的微心愿,則透露四川的發展戰略:“四川要努力擴大開放,沖出夔門,變內陸盆地為開放高地。”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的微心愿則是直抒胸臆:“做人民想讓做的事,做人民滿意的事。想的也是這些。”現任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原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的微心愿則是:“誠祝農民兄弟日子越過越好。”
也有不少官員關心網絡文化建設。
遼寧省委書記王珉寫道:“建設和諧友愛包容互助美好的網絡文化”;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的更加美好,和諧的網絡文化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關注食品安全:“給消費者信心”。
除了微心愿,公開信也是高官們回應網民的特殊方式。3月4日,浙江代表團的微博開放日,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通過騰訊網平臺致信網友,稱通過微博這一渠道,能更廣泛、更直接地聽到廣大網民的“同期聲”、真心話;3月7日,陜西省長趙正永也用的公開信方式,回應網上兩會建言,希望更多網友來“圍觀”。
這兩封公開信與在2011年兩會期間新疆黨委書記張春賢發出的公開信一樣,獲得廣大網民的肯定。
而在今年兩會前夕,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通過微博給一名癌癥病人家屬回信,也廣受各界關注。不過他本人在兩會卻明確表示自己不會開微博:“如果開微博,后面就要有一個團隊專門來寫,寫完了還要再看,我實在沒有這個精力。”
有觀察家認為,苛求所有高官都集體開微博,無疑不太現實。但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方式,回應網民關切又顯得十分必要。省委書記們選擇和網民一道寫下微心愿,不失為一種變通方式。事實上,不管是寫公開信,還是微心愿,都是官員們對網民呼聲的一種真誠回應,也是他們傳達自己的核心關注和發表政見的機會。
企業的微博公關與營銷
因為時間上的重合,今年微博同樣在“3·15”火了一把。今年的央視“3·15”晚會熱鬧的不僅僅是央視演播大廳,微博上更是一片喧囂。
中國工業報記者管學軍在微博上寫道:“CCTV在‘3·15’特別節目中曝出的泄露公民信息的全是國企,不僅有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電信,還涉及所有銀行乃至券商……不消滅這些罪惡的東西,百姓將因為信息被利用,其財產權、人身安全處于危難之中。”網友“津門第一”說:“在央視‘3·15’晚會上,麥當勞被曝光一些食品在制作和售賣過程中出現多種違規問題。鏡頭觸目驚心,現象更令消費者寒心。像麥當勞這樣著名跨國公司都出現這樣的問題,則無情地打破了公眾最后一絲殘存的溫情想象。”
與此同時,陷入輿論漩渦的各家企業在晚會還在“進行時”,就開始利用微博展開危機公關。被曝光的麥當勞率先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回應,表示“將就這一個別事件立即進行調查,堅決嚴肅處理,以實際行動向消費者表示歉意,歡迎和感謝政府相關部門、媒體及消費者監督”。之后,家樂福、中國電信和招商銀行等企業分別通過微博發布回應稱,將調查問題并堅決處理。
有專家就此評論,微博已經成為企業危機公關的重要渠道。據了解,騰訊微博截至去年11月,3億用戶中有超過2萬個用戶以企業身份入駐。而新浪微博2011年底,認證企業賬戶總計已超過13萬。
實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甚至是行業認識到微博蘊含的巨大潛在價值,微博正在成為企業必爭的營銷領地。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都已經開通了微博,全國已經有超過4000家汽車4S經銷商利用微博平臺進行服務。
此前,大眾餐飲品牌“海底撈”就創造了經典的微博營銷案例,并被網友引申出了紅極一時的“海底撈”文體——“某天我在某海底撈吃火鍋,席間我無意說了一句……(愿望、抱怨等),在我結賬時……(服務員使其愿望成真)”為格式,最后以“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作為總結。
營銷專家蘇世林也認為,企業借勢“微博營銷”正在成為現象。他舉例說,最近微博上的熱門事件,如“優酷土豆合并”,和“齊b小短裙”,很多企業就利用這兩個熱門事件在微博做借勢營銷,擴大了品牌的知名度進而提升產品的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為避免“微博”的副作用,呼聲已久的微博實名制業已浮出水面。根據北京市2011年12月推出的《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其于2012年3月16日實施,16日之后未進行實名認證的微博老用戶,將不能發言、轉發,只能瀏覽。《規定》指出,微博用戶在注冊時必須使用真實身份信息,實行“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