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購新衣,又恰逢“雙十一”,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摩拳擦掌,準備給孩子“買買買”。但很多父母在挑選童裝的時候,大多只注重款式和價格,往往會忽略其他重要安全因素。比如衣服上的蝴蝶結、繩帶,可能被某些東西纏住卡住,從而給孩子的安全帶來影響。
最近幾年的童裝國家監督抽查,像重金屬、增塑劑等項目超標的情況已經比較少見了,但是過長的繩帶、不牢固的小裝飾物等這些影響健康安全的項目,還是多次被發現,最新公布的國抽結果,這些不合格的項目同樣出現了。
童裝抽查:多個不合格項目涉及安全
前段時間,市場監管總局網站通報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等8種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其中,抽查了15個省(市)157家企業生產的163批次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產品,。檢驗的159批次產品中,有26批次產品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16.4%,不合格項目涉及纖維含量、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
國家標準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標準,從風險防范角度考慮,設置了比較全面細致的繩帶要求,比如抽拉繩帶、帶子過長、繩帶的自由末端使用裝飾物,或容易形成活結、繩圈等,就屬于不合格的情況。一些裝飾小部件也應具備一定的牢固度,不能被輕易拽下,以免造成誤入口中的隱患。
比如童裝旁邊的腰帶過長,超過了服裝底邊,在松散的情況下容易絆倒,在乘坐電梯或者下車關車門,很容易被電梯門、車門卡住,也會形成一定的安全風險。對此,檢測工程師表示,繩帶要求這種安全項目,其實部分產品從外觀就能判斷是否符合標準。按照標準要求,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除腰帶外背部不應有繩帶伸出或系著,因而這樣的服裝也不符合安全標準要求。
記者注意到很多兒童及嬰幼兒服裝都有著新穎的設計,比如加綴了漂亮的紐扣、粘合扣以及拉鏈頭、拉片、毛絨球、蝴蝶結或者其他類似小部件。檢測工程師透露,其實這些附著的小部件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檢測發現一些服裝上的小部件,特別是紐扣,抗拉力不足,在不足70牛的力之下就脫落了,而脫落的附件,可能被嬰幼兒誤食、誤吞,導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檢測發現部分批次的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繩帶和附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記者發現,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這些涉及健康安全的項目,在歷年的監督抽查中屢次登上不合格榜單。
童裝衣帽繩曾引發安全事故
記者了解到,服裝上繩帶帶來的危險,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過,特別是一些衣帽繩,嚴重威脅著兒童群體的人身安全。
媒體公開報道過多起“拉繩殺童”事件,幾乎都是和幼兒園的滑梯伴隨在一起:
2007年1月,廣西某幼兒園4歲女孩在玩滑梯時,衣服帽子上的拉繩紐扣被滑梯縫隙卡住,繩子掛住她的頸部,導致窒息死亡;
2011年江西上饒一3歲男童,因一端帽繩卡在滑梯上,一端纏繞頸部,導致窒息死亡;
2012年11月5日,東莞一幼童滑滑梯時被拉繩勒死;
2013年9月,河南太康縣一3歲男孩在幼兒園滑滑梯時不幸身亡,元兇又是拉繩;
……
樁樁件件的悲劇,都指向了拉繩問題。
2016年出臺的國家標準規定,7歲以下兒童的服裝頭部和頸部不能有任何的繩帶,以防發生意外。但是記者發現不少兒童穿著的帽衫,頭頸部都配有可調節尺寸的衣帽繩。
記者在走訪時看到,不少適合3~5歲兒童所穿的服裝,頭頸部也都配有這種繩帶,銷售人員和不少家長一般都認為這是時尚和功能的需要,沒有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雖然市場上不少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僅從外觀設計就能看出存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要求,但是很多家長對這些卻一無所知,不少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有的年輕家長甚至還專門要那些設計繁瑣、繩帶裝飾較多的服飾,而這無形中是將安全風險帶到了兒童身邊。
國家抽查:九批次產品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全棉質地的童裝深受家長的歡迎,但是檢測中發現標注為100%棉的童裝可能里面摻雜了大量的化纖。很多企業用“天絲”“人絲”等名稱誤導消費者,其實都是化學纖維。還有一些童裝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容易褪色。
檢測工程師表示,與繩帶要求和附件抗拉強力這些項目相比,那些摸不著看不見的安全風險,也不容忽視,比如色牢度這個項目,在日曬水洗、汗浸、摩擦等作用下,質量最好的產品應該保持原來色澤,但是檢測過程中發現,有9批次的兒童服裝在耐磨擦項目上出現了明顯的粘色、褪色現象。工程師介紹,這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健康安全隱患。
據介紹,服裝色牢度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了紡織品的使用性能。這些較差的紡織品,它們的染料容易脫落和褪色,影響美觀,且脫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屬離子,可能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而危害健康。
記者了解到,檢測發現的不合格項目當中,有一個項目決定了紡織產品性能特點,直接影響著兒童及嬰幼兒的舒適體驗,這就是童裝的纖維含量。檢測發現標注是百分百棉的,可能里面摻雜了大量的化學纖維,標注棉為主要材質的實際上含量也達不到,一款產品標簽標注是百分百棉,可是在顯微鏡下卻出現了兩種纖維形態。
經過最后的定量檢測,發現總共26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因為纖維成分含量不合格的就占到將近一半,達到了12批次。記者了解到,除了虛標錯標棉含量,標稱的纖維百分比超出標準遠差范圍,還有的企業因為標注了不規范的名稱而不合格。記者看到這些兒童服裝的成分標簽上,有的標注天絲,有的標注人絲、人棉。但檢測工程師表示,其實這些都是化學纖維。
目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將監督抽查結果通報給相關企業并責令整改,同時要求相關電商平臺對不合格的兒童及嬰幼兒服裝進行下架處理,并落實質量管控業務,進一步強化對平臺內經營者的管理。
兒童服裝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有哪些?
童裝面料的纖維含量、色牢度等專業性很強,那么,精明的寶爸寶媽在為孩子選購服裝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家長注意以下因素。
安全隱患一:童裝拉帶。
許多童裝的兜帽、腰部、下擺等部位帶有拉帶,如果拉帶纏在操場上的滑梯、校車門和其它物體上時,或腰部和下擺的拉帶被車門或汽車的其他部位夾住時,結果可能會導致兒童死亡。
安全隱患二:可分解致芳香胺染料。
紡織品上的這類偶氮染料在與皮膚的長期接觸中,某些特殊的條件下特別是在染色牢度不佳時,會從紡織品上轉移到人的皮膚上,這些芳香胺被人體皮膚吸收后,在體內通過代謝作用而使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發生變化,成為人體病變的誘發因素,具有潛在的致癌致敏性。
安全隱患三:甲醛。
服裝甲醛超標會給兒童的呼吸道和皮膚黏膜產生強烈刺激,造成呼吸系統傷害,并引發各種炎癥。皮膚接觸甲醛有致敏、發疹等反應。對嬰兒的毒性表現在氣喘、氣管炎、染色體異常、抵抗力下降等。
安全隱患四:色牢度。
染色牢度差的服裝,遇到水、汗漬或唾液時,顏料容易脫落褪色,顏料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屬離子可能會被皮膚吸收,危害兒童健康。嬰幼兒經常會將衣服等物咬在嘴里,導致孩子將染色殘留物吸吮到嘴里而受傷害。
安全隱患五:小配件(飾物)。
由于嬰幼兒喜歡拉拽衣服、咬衣服,輔料中的拉鏈、紐扣及各種塑料裝飾件的縫紉強力不夠或者其他原因引起脫落,就容易被兒童吞咽而導致窒息或其他安全隱患。
安全隱患六:粗糙拉鏈。
童裝上的拉鏈或小配件如果有毛刺、可觸及性銳利邊緣、可觸及性銳利尖端及其他瑕疵,可能會割傷或劃傷兒童。
如何正確選購和使用兒童服裝?
1.盡量到商場、超市或專賣店購買童裝。
正規經營場所管理相對規范,進貨時有查驗把關措施,售后服務也相對完善。
2.查看產品標識是否齊全,內外標識內容是否一致。
盡量選擇品牌童裝,仔細查看各種標識,看產品標簽上有無符合國家標準的說明,應有商標、中文廠名、廠址、型號及規格尺寸、面料(包括里料及填充物)、纖維含量、產品質量等級、產品執行的標準代號等。另外,嬰幼兒紡織產品必須在使用說明上標明“嬰幼兒用品”字樣。
3.注意防范化學污染。
盡量購買淺色、不含熒光增白劑或不含涂料印花的童裝,盡量不要購買經過抗皺處理的童裝。
4.繩帶拉帶三步查。
第一步:檢查頭頸部。
盡量不要給7歲以下幼童購買脖子或帽子上帶有繩帶的童裝,應把繩帶完全取下來后再給孩子穿。
盡量不要給7~14歲大童購買脖子或帽子上有自由端繩帶的童裝,應把繩帶完全取下來后再給孩子穿。
第二步:檢查腰背部。
盡量不要為7歲以下幼童購買腰部繩帶超出服裝底邊的童裝,應將其剪短后再給孩子穿。盡量不要購買背部有拉帶伸出來的童裝,應把拉帶完全取下來后再給孩子穿。
盡量將腰部束帶的中間部位固定縫在衣服上后再給孩子穿。
第三步:檢查褲腿處。
盡量不要購買繩帶超出褲腳底邊的褲子,應將其剪短后再給孩子穿。
5.配件飾件仔細看。
注意查看兒童服裝上的各種小配件如拉鏈、紐扣及各種裝飾件是否牢固,是否有銳利邊緣,盡量為幼童選擇飾物少,特別是金屬飾物少的服裝。
注意查看用于襯里或絮料的填充材料里是否含有硬或尖的物體。
盡量不要為5歲以下男童購買門襟區域使用功能性拉鏈的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