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質監局執法人員正在清點查獲的廢舊電視機。
“我花了500元錢買了一臺電視機,不料才看了兩個月,就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可是我找到賣電視機的地方,原來的商戶竟然找不到了!”
5月17日,家住烏魯木齊市幸福路的余女士給本刊記者打來電話投訴說。
據余女士介紹,由于她從外地到烏魯木齊不久,還沒有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原準備買臺舊電視機先看著,沒想到那位經營戶告訴她,自己有新的,價格也相當便宜,于是她就選了一臺新的,不料時間不長就出現問題了。
余女士所買的電視機外表看上去很新,但卻是沒聽說過的“奧利”牌。這是怎么回事呢?在請教了一位從事家電生意多年的朋友后,記者得知,這是一臺利用回收舊電視加工的“再生電視機”。
發現這個線索后,記者經過近半個月暗訪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應當被“處以極刑”的舊家電,正在被一些利欲熏心的商戶翻新后再次出售……
知情人自曝行業內幕
“收舊彩電、冰箱、洗衣機嘍,誰家有舊家電……”在烏魯木齊市的街頭巷尾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吆喝聲。
5月18日上午,記者找到了一名蹬著三輪車回收舊家電的“破爛王”,借口家里有臺舊電視要處理,和他交談了起來。
他告訴記者,自己原來在一國營單位工作,后來下崗了,因為找不到正式工作,于是他就開始和一位朋友合伙回收廢舊家電,后來朋友開了一個店,再不往外面跑了,于是自己就獨擋一面。
從他口中記者得知,目前烏魯木齊市的舊家電交易市場大約有四五處,最大的要數新疆雙興舊貨綜合交易市場和山西巷子舊貨市場。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山西巷子舊家貨市場,這里的經營戶不是很多。一進門,店里面擺放的都是電視機,不少電視看上去還很新。在一家門面里,記者發現了兩臺余女士所買的“奧利”牌電視,還有一臺“奧利浦”牌的。
“老板,這電視機多少錢?”記者問。
“奧利的600元,奧利浦560元,這都是新機,廣州生產的,使用的是菲利浦(音)顯像管。”
“我怎么沒有聽說過這兩個牌子啊?”記者反問到。
“知名品牌你都沒聽說過,不愿買就算了!我看你也不像是買電視機的。”店主黑著臉說。
通過朋友介紹,記者找到了一位曾經在山西巷子從事過舊家電生意的朋友。經過幾番思想斗爭,這位朋友終于答應記者道出其中一些內幕。
“我知道你想了解什么,坦率地講,回收回去的廢舊家電,可以使用的直接轉手賣掉,有毛病的我們拆開零件重新組裝,換上新外殼,貼上新商標當全新的賣!”一見面,這位朋友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據他講,上門回收舊貨一般200元錢就可以收到一臺可以正常收看的電視機,拿到店里維修翻新外殼后,起碼賣300元錢。如果換上新一點的外殼,更換一些已經損壞程度較大的零件,可以在短期內提高圖像質量。舊的顯像管,經過重新打磨激活,換上新的外殼,一臺機器至少能賣350元左右
“現在一些商場也有一些雜牌家電是經過重新組裝后,換上新殼子冒充新品出售的。那些商場通過一些非法進貨渠道,把機殼購買回來后,將從舊電視上拆下來的顯像管、集成電路板裝上去,包裝好后上市銷售,有的甚至是電腦上的顯像管。”他掏出一根煙點燃后說。
“這些翻新舊電視多是賣給外來打工者、上學的大學生以及出租房主。有錢的人家一般都不會買這樣的產品。
“買的時候不是大家都也說三包嗎?人家發現質量有問題,肯定會來換的。”記者不解地問。
“說是三包,其實只有包換包修。通常情況是,換一個不如一個,最后折騰得消費者受不了了,也就將就用了,反正也沒多少錢。實在不行,就換零件,手工費不要,零件費還是免不了的!”
他還表示,記者看到的一些諸如“X利浦”、“奧利”、“奧利浦”、“金星”一些不常見的品牌,大多都是經營者自己翻新后貼牌的,行話稱“貼牌機”或者“組裝機”。
這些產品多被一些人運到農村或邊遠的地方當新機賣了,或者進入了一些檔次不高的賓館或公共場所。
隨意貼牌糾紛多
經過前期了解,5月22日,記者扮做一個準備開旅館的生意人,來到一家位于阿勒泰路的新疆雙興舊貨綜合交易市場。
記者隨機走進一家經營電視機的店里,發現這里除了十幾臺舊電視之外,還擺放著幾臺“新”電視機,但是這些“新”電視機上,都沒有商標。
“我要開一家旅館,準備要20臺彩電,你這里有貨嗎?”記者與店主聊了起來。
“你要多大的?”老板問記者。
“就要這么大的!就要這種貼牌機!”記者指著一臺“新”電視機說。
看到記者很內行,老板也明確地表示,這些“新”電視機的外殼和電路板是全新的,顯像管是他們從舊機子上拆下來的,目前這種機子賣得很好,而且并不違法。
“不過,你要這么多貨,我們做不出來,至少要一個星期左右。”這位老板表示,因為外殼和電路板要從外地發貨,可能要等一些日子。
“質量能保證嗎?”“你放心,顯像管都是經過我們挑選的,還給你保修3個月。”老板信誓旦旦地說。最后,老板答應以每臺340元的價格,賣20臺組裝機給記者。
在一家正在翻新彩電的店里,記者要求他們給組裝機貼上“長虹”或者“三洋”標志,被拒絕了,這些人稱“大廠的知名品牌,誰也不敢貼”。但是,他們表示像“金星”“X利浦”“奧利”“奧利浦”這些牌子,可以隨便貼。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市場內也有不少經營戶表示,什么牌子都可以貼。如果遇到大買主,老板們就會通過各種渠道按照買主要求為組裝彩電提供“正規”品牌及包裝,甚至仿冒國內外名牌,當然這些“項目”還需要支付少量費用。比如增加一個商標,就要增加20元;要是使用一套新的包裝,增加的費用大約需要幾十元。
記者還注意到,雖然光顧這里的人并不少,但是買賣糾紛隨處可見。
“老板,你這電視機我不要了,原來說至少收32個頻道,到我家卻只能收6個頻道!”5月22日下午,記者在跟一老板談論一款電視機價格的時候,一位女士走進了店里,在她的后面,跟著一位扛著一臺舊電視機的搬運工。
“哎呀,這個電視機肯定可以收30個臺。肯定是你不會操作造成的,我們店里已經派人到你家去了!”老板不緊不慢地回答。
“不行的話,你就加些錢拿個新的吧!這個是全新的品牌機,絕對好用!”老板指著一臺翻新機說,自始至終,老板都不承認自己買的是舊彩電。最后,不知內情的女士又掏了100多元錢,換了一臺“新”的走了。
“我拿走電視機還不到10個小時,你怎么就不認賬了!買的時候還說要保修3個月的。”剛走出這家店,幾十米之外的另一家店里又傳出了爭吵聲,不用說,又是一起因電視機而起的糾紛。
這位顧客花了320元錢在這家店里買了一臺舊電視機,可是回家后,發現不但信號不好,而且聲音也不正常,在提出退換的時候,老板卻不愿意了,堅持認為自己賣的電視機沒有任何問題。最后在另一位經營戶的調解下,這位顧客加了一些錢,抱走了另外一臺電視機。
廢舊電視危害大
“私自組裝舊家電的行為真像市場里的老板們認為的那樣并不違法嗎?”記者就此咨詢了工商部門。
工商局有關人員介紹,他們曾多次接到有關舊家電質量問題的投訴,如彩電剛搬回家就放不出圖像等,因其不屬于《消法》保護的范圍,工商部門只能從中協調,協調不成還真沒辦法。
“因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廢舊家電回收的相關法規,將回收的舊家電進行部分維修后進入舊貨市場再出售,是允許的。但大面積私自組裝出售是違法的。首先,因為國家對家電的生產有嚴格的標準,私人不具備組裝資格。其次,電路板、外殼等配件是不是正規產品還是個問題。再者,組裝的彩電貼了牌子就是假冒,嚴格來說也是不允許的。”這位工作人員說。
就在記者發稿時,當地質監部門在一城鄉結合部的農家小院中查獲一個舊電視翻新窩點,查獲用于翻新的舊電視機數百臺。
據當地質監部門相關人員介紹,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回收渠道,目前廢家電棄置后得不到妥善處理,大多混同于一般生活垃圾填埋,造成了空氣、土壤和水質的嚴重污染。作為城市垃圾燒掉,又會導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滲漏,也不利于廢家電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玻璃等可回收物質的再利用。
廢舊家電耗電高、噪聲大、污染環境。電冰箱和空調中的制冷劑和發泡劑是破壞臭氧層的物質;電視機熒光屏為含汞的廢物,顯像管老化極易引起爆炸,對人身安全將構成直接威脅;電腦各元件中含有鉛、汞等多種有害物質,不妥善處理會破壞人的神經、血液系統以及腎臟,造成嚴重過敏、哮喘,破壞腦部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