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小男孩正張嘴笑時,牙齒看上去很“受傷”記者曲鳴飛/攝 |
|
|
圖為小孩的上牙像石頭風化了一樣 記者曲鳴飛/攝 |
2月21日下午,鶴慶縣金墩鄉北溪村鶴慶縣科鑫礦業有限公司門口,一名家長抱著一個三歲的孩子,孩子張嘴哭泣時,可見上牙脫落;旁邊一個正在玩耍的4歲小男孩,上下牙都就像開始風化一樣……在這個村,記者見到的4名小孩,牙齒都出現了這種異常情況。
三歲小孩就掉牙,讓一些村民覺得事情十分蹊蹺;之前,這里還發生過大面積死蠶的怪事,由此引發了一場關于“氟超標”的是非爭議。
三歲小孩出現掉牙現象
小文今年4歲,上牙像石頭風化了一般,還有些焦黃,下牙明顯整齊和緊湊,顏色要白得多。在北溪村,記者見到的4個孩子,牙齒都有類似情況。這些小男孩的年齡都不超過五歲。還有幾名家長反映,孩子的牙齒早已斷掉了。
一名三歲孩子的父親說,兒子的牙齒已經斷了好幾顆。“根本還不到換乳牙的年齡,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一些家長表示,孩子牙齒才長齊時,整齊而緊湊,根本看不到縫隙,體檢時也沒發現什么問題。
問及這些孩子成長史,一些家長稱,有的孩子吃糖和零食比較多,有的很少刷牙;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很少吃糖或者零食,也天天堅持刷牙。
盡管自家孩子經常吃糖和零食可能導致牙齒不好,一些家長仍心存疑慮:長在同一張嘴里的牙,為什么上牙與下牙都不一樣?到底是不是吃糖或者零食造成的?
受訪的家長沒有一個人把孩子的壞牙當成病來對待:“他沒有叫疼,從來也就沒有帶娃娃去看醫生。”
小文的媽媽李慶梅是唯一堅持懷疑兒子的牙齒問題與“氟超標”有關的。“我兒子吃了糖和零食就會發熱,所以一直不讓他吃,兒子也經常刷牙。去年我隨村民自發去化驗土壤時,曾謊稱自己要開鋁土礦加工廠,對方提醒我,生產場地要與居民區有一定距離,否則氟超標容易損害7歲以下兒童的牙齒,甚至會導致掉牙。”
問及牙齒像這樣的孩子有多少時,家長們稱,這事是鶴慶縣茶桑果藥站委托做的檢測報告出來后才發現的,不知道整個村的情況,可能還有這樣的孩子。
當地有關人士表示,北溪村部分孩子的牙齒疑似氟斑牙。鶴慶縣衛生、疾控中心等部門曾為此到過北溪村。
這些孩子的牙齒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類似案例到底有多少?
2月21日下午,記者來到鶴慶縣衛生局,想了解這些情況。該局一名相關負責人,還沒有聽完記者的問題就稱:“衛生局是行政單位,不是搞臨床的,不清楚,無法回答。”
記者問他的意思是否意味著鶴慶縣衛生局就不管這個事?他回答“也不是不管”。
昨天下午,記者把這些孩子牙齒的照片帶到大理州人民醫院口腔科,一名負責牙齒矯正的醫生看了照片后說,還無法確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看起來有點像蟲牙。等小孩6歲換過乳牙后,如果兩顆門牙長出來是正常的,就沒有什么問題。如果還是現在這個癥狀,就可以斷定為氟斑牙。“建議這些孩子盡量少吃甜食、飲品。”
村民集資檢測“氟超標”
小孩掉牙的背后,是村民們和鶴慶縣科鑫礦業有限公司早已存在的一場關于“氟超標”的是非爭議。
科鑫礦業有限公司(2006年前,原址曾是一個造紙廠),從事鋁土礦加工。廠區外是北溪村二、八、九社,有上百戶村民居住在周圍。這個村是當地蠶桑基地村,村民們靠養蠶賺取收入。
2009年6、7月份,村民們陸續發現自家養的蠶死了很多,原因不明。村民劉某說,2006年這個廠生產鋁土礦之后,就發現有蠶非正常死亡,但數量不大,并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2008年開始,死蠶的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
隨后,三個社的村民,每戶自發捐出100元湊足化驗和差旅費,并采集樣品送去化驗。
2009年6月29日,北溪村二社村民喻利榮取了300克土壤,送到麗江市綜合技術檢測中心委托檢驗。7月2日,該中心出具了一份二氧化硫殘留量、鉛、砷、汞、鉻元素含量的檢驗報告。
死蠶現象也驚動了鶴慶縣茶桑果藥站。有關人員來到這個村,在張五九戶桑園、張六三戶桑園、王松全戶桑園采集樣品桑葉以及一份對照樣品,于7月27日送到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檢驗,委托檢驗砷、鉛、汞、鎘、氟、二氧化硫成分含量,希望找出蠶死亡的原因。
10多天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出具的檢驗報告表明:四個樣品含氟分別為52.6、56.6、46.7和3.64(單位為mg/kg)。村民們知道,當氟化物在桑葉內的含量達30mg/kg以上時,對蠶即有危害。
拿到這些檢驗數據,加之觀察到村里原本青綠的樹葉無緣無故枯黃了,村民們認為遭受了“氟超標”才導致蠶死亡,并將矛頭直指科鑫礦業有限公司,還把問題反映到了鶴慶縣有關部門。為此,村民們還幾次圍堵過公司大門,甚至不準運原料的車輛從村里道路經過。
不過,后來幾次不同樣品、不同渠道的檢測卻表明“氟不超標”,讓一些村民頗感困惑。
污水浸過的作物重金屬中毒?
北溪村八社村民胡潤香拿出一個袋子,里面塞滿了一些“證據”,欲用這些材料證明污染的存在。
她說,去年7月的一天,她8歲的兒子在學校上課,突然板凳翻倒了,摔了大腿。胡潤香把兒子送到鶴慶縣當地醫院檢查。檢查表上,兒子尿蛋白后標注了“3+”。胡潤香說,醫生告訴她,因為沒有進一步的查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還不好說。
住了一段時間醫院,復查時“尿蛋白少一個+”。出院回到家里一段時間后,她把兒子帶到麗江市人民醫院復查,尿蛋白又恢復到“3+”。
胡潤香告訴醫生,他給兒子吃了自家種的大米后,病情就會加重。聽醫生囑托后,胡潤香一家就不敢再吃這種大米。
這到底是一種什么米?
胡潤香說,2008年12月中旬的一天,從科鑫礦業有限公司沖出來的水淹了村里一片莊稼地,其中約1.5畝是她家種植的大麥,后來大麥枯死而絕收。當年12月19日,鶴慶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關負責人前來查看情況時發現,“凡是污水浸灌過的田塊、墑面、溝邊的植物均出現癥狀,與沒被浸灌過的田塊相比,癥狀特別明顯。”就其原因,該中心出具書面材料稱:“經查閱有關資料分析,初步認定由于工業污水中的重金屬汞、鉻、砷等污染造成的植物中毒現象。”
農業局:氟含量低于行業標準
去年9月19日,鶴慶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召集農業、環保、衛生和金墩鄉等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召開會議,要求取樣送昆明檢測,并成立以縣農業局副局長趙金寶任組長的領導小組。
趙金寶說,為慎重起見、體現公平和公正,請了大理州農業局派員指導和監督取樣并制定取樣方案。10月8日,到北溪村二、三、八、九四個社,根據群眾要求,分別取了桑葉、玉米、稻谷和土壤四種樣品,由村民代表和工作人員共同簽字封存。應村民的要求,10日,樣品由村代表坐班車護送到昆明,雙方人員當場認可后,將樣品交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檢驗。
同是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對桑葉作出的檢測,此次檢測結果的氟含量由之前的超過行業標準變為低于行業標準。是什么原因使然?趙金寶表示不知道。
就死蠶的問題,趙金寶說,這種情況每年都有發生,并非村民說的那樣。比如,金墩鄉江底村并沒工業企業,這個村死蠶的情況還比北溪村嚴重。當年的死蠶與氣候和病理積累有關。當年死蠶嚴重,云南省蠶科所有關負責人還帶著病理實驗室的專家來調查,得出的結論并非村民說的那樣。
礦業公司:不存在重金屬超標
科鑫礦業有限公司一名李姓負責人表示,整個自然界都含氟,他建議記者通過鶴慶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了解情況。
他出去打了一個電話,進屋后,又向記者表示只講三點:“第一,生產工藝過程不是冶煉,是焙燒過程,利用的是天然粘土礦;第二,環保部門對煙監測是達標的,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第三,采用的原料不含有任何重金屬元素,不存在重金屬超標。”
記者問原料是否含氟化物,如果含有的話,含量成分是多少?他要記者去鶴慶縣環保局了解,他們只能向環保局提供數據。
鶴慶縣環保局副局長朱雪平說,科鑫公司生產有壓裂支撐劑,生產工藝屬于焙燒,不是冶煉企業,類似于紅磚生產廠,沒有發現重金屬,廠里還建了一個大沉淀池,是達標排放,排放的氟也不超標。他還出示了這家公司委托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檢測中心的檢測報告,表明氟不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