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地聊城的金鑼工作人員:尚無法斷定問題火腿腸是不是金鑼的產品,將向總部反饋
每經記者 黎光壽 發自聊城
“惡心死了,現在想起來我都還想吐。”10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在山東聊城見到了薛女士,她一見到記者,就快言快語地對記者說。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10月12日)報道了金鑼火腿腸出現白色異物后,記者發現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魯西北聊城的兩位消費者都聲稱買到了有異物的金鑼牌火腿腸。不過金鑼在聊城的相關工作人員還沒有確認問題火腿腸是不是金鑼產品,也未證實金鑼火腿腸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薛女士:吃出指甲狀硬塊
薛女士稱,2011年8月17日,她在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慧豐超市購買了一根金鑼王中王火腿腸,“我記得那包裝是紅色的”,該種火腿腸價格較高,但優點是含肉量多、口感好,所以她買的時候沒有顧及價格就買了。
薛女士介紹說,將火腿腸買回家吃晚飯時,吃出了一個“指甲狀”的硬物,“趕快吐出來看,怎么看都不認識”。她為該火腿腸拍了幾張照片后,將該火腿腸扔進了垃圾箱。記者從照片上看到,涉事的火腿腸顏色粉紅,從中發現的不明物質有指甲大小、白色。在產品的包裝上,隱隱約約可見“金鑼”字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1日找到了薛女士,并在慧豐超市找到了金鑼火腿腸。記者看到,該超市所銷售的金鑼火腿腸均來自山東臨沂的金鑼生產廠。超市工作人員介紹,火腿腸屬于包裝產品,超市不可能打開檢查,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只能聯系供貨商和廠家。
超市人員透露,金鑼火腿腸主要由一家名為“鴻宇”(音)的公司供貨,并向記者提供了供貨商的手機號碼。記者通過該號碼聯系上了金鑼負責聊城經銷的經理劉照順,劉表示,具體問題他將向總部反饋以后才能作出決定。
昨日(10月12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薛女士在慧豐超市對面見到了劉照順和據稱是目前金鑼在聊城的供應商楊中成,楊所開的企業據稱名為“宏順”(音),但兩人并未提供名片等對身份予以證明。薛女士讓兩名男子看了所拍照片,兩名男子表示,從照片來看,字跡模糊,只能看到是“王中王”火腿,但是否是金鑼的產品,目前還無法判定,他們將向廠家反饋。
張先生:半月前吃出塑料塊
同樣在金鑼產品中遭遇異物的張先生是一位廚師,他在10月12日上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電話采訪時稱,他9月24日晚上11點下班以后,在聊城大學北門文化路上的一個小超市里購買了一袋金鑼王中王牌的火腿腸,一共花費了15元,回到家后發現了一個指甲大小的紅色塑料塊。
張先生向記者介紹其發現經過時表示,當時喝了一點酒,買了火腿腸回家后就吃火腿腸,結果在吃最后幾根的時候發現其中一根有個指甲大小的紅色塑料塊,他通過外包裝上的電話,在9月25日凌晨找到了金鑼在聊城的經銷商。
據透露,9月25日白天,金鑼火腿腸聊城經銷商派人前來調查,對問題香腸拍了照。經銷商答復稱,金鑼火腿腸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但同時答應給一箱金鑼火腿腸作為賠償。“既然他們說金鑼火腿腸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那為什么還要給一箱金鑼火腿腸作為賠償呢,像這樣的火腿腸我還敢吃嗎?”在電話中,張先生依然氣憤:“幸虧是我們吃到了這樣的火腿腸,假如讓孩子吃到了,卡著嗓子,問題就嚴重了。”
張先生購買金鑼產品遭遇塑料塊的消息曾經在10月9日被轉載至人民網,撰寫該報道的記者李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是在一次選題會上得知張先生購買了金鑼問題火腿腸的消息,然后就找張先生進行了采訪,還采訪了金鑼聊城的經銷商,最后實事求是地寫完了報道,沒想到影響會那么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0月12日問劉照順該事件怎么處理?是否確認是金鑼火腿腸的質量問題,金鑼火腿腸在過去的幾個月內是否曾經出現過質量問題?他表示,他剛到聊城4個月,許多事情都還需要熟悉,但他說,事情將盡快安排處理。
有關部門:一年未聞涉金鑼投訴
10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聊城市消費者協會、聊城市工商局消保科和聊城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3部門均表示在過去的一年里,沒有接到過和處理過關于金鑼火腿腸質量問題的投訴,他們建議消費者遇到問題找消協和有關政府部門。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找到聊城市工商局12315投訴熱線了解情況時,熱線工作人員給一名姓張的主任打電話請示,張主任告知要接受采訪必須要由工商局辦公室安排,但聊城市工商局辦公室安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接采訪他后,他先是表示沒有經過查證和處理的信息不能對記者說,繼而表示工商局12315接受投訴后的記錄一般是按照大類登記,沒有詳細登記到企業。
這名張姓主任強烈建議記者到聊城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了解情況,記者找到了設于聊城市衛生局的聊城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但未遇見該辦公室的負責人。記者撥打在該辦公室獲得的該辦公室負責人的手機號碼,對方表示在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單位中,工商局是一個重要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流通領域的監管。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一般來說,火腿腸成品中含有雜質、毛發、異物等情況,可能是原料肉、淀粉、調味料等混入雜質,或是在斬拌過程中斬拌鍋落入異物,灌裝結扎機上料斗密封不嚴,落入雜質等情況,在生產環節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更大。(每經記者趙春燕、吳豐恒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 中金在線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