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空多出的“拉菲”酒究竟從何而來?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在中國、法國對此展開了調查。
巴黎一個酒商表示,拉菲年產量最多是24萬瓶。
據浙江省工商局的調查,拉菲每年在中國市場大約能分到5萬瓶。
“拉菲是可以擺在博物館里供人們參觀和欣賞的,和日常生活完全沒有關系”。一些法國人告訴記者,拉菲酒應該是用于收藏的,就像是收藏藝術品一樣,如果用于飲用就“過于奢侈了”。但在中國,據業內人士估算,一年消耗拉菲數量高達200萬瓶,差不多是拉菲10年的總產量。
在今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查處了義烏市程盛副食品商行經銷裸裝葡萄酒一案。據了解,程盛商行老板分別從河北昌黎、山東煙臺購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又在香港注冊了“法國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
司、法國皇家卡斯特莊園有限公司”等兩家銷售公司,然后再將自行印刷的這兩家空殼公司的標簽貼在裸瓶上,使國產酒搖身變成了名牌酒。
“一個拉菲空瓶都可賣到2000元高價的畸形現象不能長期存在于我們的市場里。”江省工商局局長鄭
宇民說,當前商務部門、工商部門、質檢部門等都有權力監管紅酒市場,但各個環節的銜接還存在疏漏,而且缺乏專業知識,監管不到位,所以總是在“3·15”前后搞集中式、運動式打擊,這對于消費者上億的龐大市場而言,顯然不夠。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