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巡城發現兩涉事品牌產品在售
“綠A”、“湯臣倍健(微博)”、“清華紫光(金奧力)”等螺旋藻“藍帽”產品,涉嫌“重金屬鉛含量超標”,危害人身健康。“新華視點”前晚發出的一個消息引起強烈反響。
昨日記者走訪廣州市場,報道披露的6種品牌中,“綠A”和“湯臣倍健”均正常銷售,其他4種品牌未見有售。有10多名消費者甚至聚集到“綠A”專賣店要求退貨,但商家堅稱產品沒有質量問題,拒絕退貨。
記者了解到,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對部分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螺旋藻保健食品進行了監督抽樣檢測。
即使不考慮重金屬超標的問題,螺旋藻對健康真的有神效嗎?有專家指出,螺旋藻的營養價值比蘿卜白菜豐富,但指望靠它治病強身則并無科學根據。
巡城
工作人員
堅稱產品沒問題
◎湯臣倍健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珠江新城華憶麗晶廣場2樓的“湯臣倍健”專賣店,涉嫌“鉛超標”的保健品“螺旋藻片”(180g)仍在銷售,售價為198元。記者在專賣店里沒有看到前來退貨的市民。
“我們是上市公司,產品絕對是合格的,我們員工自己也有吃,沒有問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沒有要求下架,放心,我們已經做了澄清。”工作人員還表示,買了螺旋藻產品也無法退貨,除非消費者自己檢測證明有問題。
而在中華廣場負一樓的屈臣氏,記者看到有4個保健品專柜,其中3家有銷售螺旋藻保健品,包括“湯臣倍健”、“自然之寶”、“康力士”等品牌,售價則從158元到329元不等,而包裝上一般都只標明有β-胡蘿卜素、蛋白質、脂肪等含量。銷售員還稱“湯臣倍健”螺旋藻片正在促銷,買180g可再送30g。
在淘寶商城上,廣東湯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出聲明稱:作為一家上市企業,該公司對所生產的螺旋藻片每批都進行自檢,檢測結果均符合質量標準;同時定期將螺旋藻片送往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所有檢測結果均符合質量標準。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知,該公司螺旋藻片經由珠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于3月3日抽樣,送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指定的檢測結構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螺旋藻片符合質量標準。公司也希望有關監管機構盡快將檢測結果予以公布。
10多名顧客
到專賣店要求退貨
◎綠A
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昨日來到越秀區中山三路的“綠A”專賣店,剛進店門,就看見在50平方米左右的店內,擠滿了10多名的顧客,他們手里都拿著幾罐“綠A”天然螺旋藻精片要求退貨。他們大多數是“綠A”專賣店的會員。
“我們早上就看到新聞說,‘綠A’的螺旋藻保健品被查出鉛超標,所以下午就馬上過來要求退貨。”家住員村的何姨告訴記者,自己本身就是一名癌癥的患者,聽說吃螺旋藻有抗癌和增加免疫力的作用,所以從前幾年起就一直服用“綠A”螺旋藻,希望身體能恢復得更快。“可是沒想到,服用后不但沒有起任何作用,現在還擔心有害。”
記者看到,“綠A”專賣店內擺著幾款螺旋藻保健品,比較便宜的是158元的螺旋藻精片,價格較貴的則有3680元的“紅A螺旋藻”。銷售員堅稱:“我們的產品檢驗是合格的,根本沒有鉛超標。”隨后,該名銷售員還把送檢的檢測報告拿給記者看。其中,包括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所2012年3月16日的檢測報告,以及廣東省藥品檢驗所2012年3月15日的檢測報告。廣東那份報告里,“綠A”螺旋藻保健品的含鉛量為0.7mg/kg,而來自四川的報告顯示,含鉛量為0.8mg/kg,據稱合格的標準為≤2.0mg/kg。“綠A”的銷售員稱,之前之所以會檢出鉛超標,是因為按照食品的標準鉛含量≤0.5mg/kg來操作的。“我們的保健品,不同于食品,檢測的標準不同,根本沒法比較。”
對此,現場要求退貨的市民根本不“買賬”。有市民提出質疑:“同樣是吃進肚子里的東西,同樣要被人體吸收,但人體能承受的鉛含量指標怎么會說變就變?”
事件
湯臣倍健等品牌螺旋藻產品檢出鉛超標
據新華視點報道,我國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規定,除膠囊、固體飲料外,一般食品中的重金屬鉛含量不得超過0.5mg/kg。在數月前舉行的一次保健食品研討會上,業內人士披露一些知名企業的螺旋藻產品,雖有相關主管部門的“藍帽”保健品認證標志,但重金屬鉛含量嚴重超標。記者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藥店、超市、商場的保健食品專柜購買了8大品牌的螺旋藻“藍帽”產品送檢,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定的多家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均顯示,在8個送檢樣品中,有6個樣品的鉛含量嚴重超標。其中:“尤維斯”超標20%;“綠A”和“清華紫光(金奧力)”均超標80%;“湯臣倍健”超標100%;“圣奧利安”超標200%;“康特力斯”超標820%。
國家食藥監局近期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藍帽”螺旋藻產品大抽檢,并于2月29日下發《關于加強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監督檢查的通知》。通知顯示:“綠A”“湯臣倍健”“清華紫光(金奧力)”“圣奧利安”“康特力斯”等十余種螺旋藻“藍帽”產品的重金屬鉛、砷、汞含量均“不合格”。
國家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27日表示,已責令相關部門召回問題產品,將依法依規嚴查涉事螺旋藻生產企業,曝光問題螺旋藻品牌,并督促各地監管部門把監管重點置于生產環節,突出檢查螺旋藻生產企業“原料輔料購入使用”“生產工藝流程”“檢驗”等環節,加強鉛、砷、汞等重金屬指標檢測。同時,歡迎輿論監督和媒體曝光。
■專家說法
不是原料受污染,就是生產有問題
“可能是原材料藻類生長的水體受到污染。”昨日暨南大學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指出,如鉛等重金屬超標,容易檢測出來,但很難去除,也不會代謝掉。人體如果過量食用,鉛會慢慢積累,釀成鉛中毒,會對神經、骨骼、內臟等造成損害。
食品安全研究專家董金獅認為,如果確定是鉛含量超標,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螺旋藻的生長環境受到污染,現在螺旋藻產量大,但水體環境可能已經受到污染,螺旋藻吸附能力強,很容易吸收其他有害的重金屬;另一個可能性是螺旋藻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污染。“廠家為強化效果,可能會加入其他添加劑,從而引起超標,而這可能被忽略了。”董金獅說。“如果大品牌都這樣,小品牌就更不言而喻了。”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藍帽”審批的背后,存在著一條從申報企業到中介機構、再到審批部門的利益鏈條,存在“偷梁換柱”、“弄虛作假”等貓膩。
對此,董金獅直言:“一些生產者在申請辦證時,絕對會用好的材料來生產合格產品,但是拿到許可后,產品是否和原來一樣合格、優質,就不得而知了。現在認證的可信度與產品的可信度都值得懷疑。”他指出,特別是強制的許可,利益越多,就越多貓膩,如QS許可也有這樣的情況存在。“辦個批號幾十萬元,很正常。”
在董金獅看來,當前保健品行業魚龍混雜,若真要深究起來,絕大部分不如宣傳的那樣,達不到要求。“企業利益驅動、政府監管漏洞、消費存在盲動,造成了保健品市場的亂象。”
“發證之后如何監管,的確是很大的問題。”董金獅同時也坦言,對于先拿證后隨意生產的情況,政府監管起來確實有困難,由于人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天天去查,一年最多就抽檢幾次。加上處罰力度不夠,一般的罰款對違法企業缺少震懾。“靠企業自律不可靠,建議處罰要加大力度。”
■藥監部門
已抽檢相關產品
記者昨日從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了解到,對于螺旋藻產品的抽檢處理,國家方面確實已經做過部署,該局也開展了相關工作,但對于詳細情況,還需要等待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
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3月23日發布的一個消息稱,針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監測到的部分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鉛、砷、汞3項重金屬含量超標以及部分魚油產品DHA及EPA成分含量與產品標簽標識不符的問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近期組織開展對螺旋藻、魚油類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檢查行動。檢查發現:目前,廣州市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均能按要求進行索證,并能提供供貨商的衛生許可證及原料檢驗報告書等資料并按產品標準對成品進行出廠檢驗,產品檢驗合格后出廠銷售,檢查中暫未發現企業使用檢驗不合格原料生產保健食品的現象。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對部分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螺旋藻、魚油類保健食品進行了監督抽樣檢測,如發現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將責令生產企業立即召回問題產品并依法進行查處,目前專項檢查工作仍在進行中。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國家局、省局的工作安排,加強市場巡查,跟蹤問題產品。
■鏈接
螺旋藻對健康有“神效”?
昨日來到中山三路“綠A”專賣店要求退貨的市民均怨聲載道:“這款產品我都吃了三四年了,我現在懷疑自己營養沒補上,反而會有鉛中毒。”
記者發現,買螺旋藻保健品的大多數是老人家,但也有一名年輕的女士告訴記者:“是朋友推薦說可以提高免疫力,并有抗輻射損傷的功效,除了我自己吃之外,我們家里人都在服用這款螺旋藻保健品。前不久,我還花了將近幾千元買呢!現在我要馬上告訴朋友別再上當了。”市民彭姨則說:“最近發現自己有點貧血,不知道是否與長期服用這款螺旋藻有關。”這些市民希望:企業可以馬上退款,同時幫他們免費做一次體檢,如果體檢發現身體受損,企業要負責到底。
在某些廣告中,螺旋藻被宣傳成一種“完美食品”。那么,即使不考慮重金屬超標的問題,螺旋藻對健康真的有神效嗎?昨日在“果殼網”官方認證微博上,科普作家、食品工程博士“松鼠云無心”指出:螺旋藻的營養價值比蘿卜白菜豐富,但指望靠它治病強身則并無科學根據。
“松鼠云無心”指出,總的來說,如果生產條件合格,沒有重金屬污染的話,螺旋藻是一種很安全的野菜。跟蘿卜白菜相比,它的營養成分還比較豐富。如果它的價格跟普通蔬菜相差不大,也可以像海帶成為健康食譜的一部分。不過,指望每天吃上幾克來治病強身,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來看,實在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情。
“松鼠云無心”介紹說,從生化組成的角度來說,螺旋藻確實有它的特別之處。它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最高能占到干重的70%,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也比較接近人體需要。它的維生素含量也很高,礦物質含量也比較豐富,還含有比較多的色素,這些成分對于人體營養都是有意義的,所以人們確實曾經對它寄予了厚望,說它是一種優秀的食品也不為過。但許多“完美食品”的過譽之詞,可能有斷章取義的成分,倒也不是空穴來風。人體需要多種大量和微量的營養成分,前者是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后者指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等。缺乏任何一種成分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運轉,甚至生病。而螺旋藻中含有某種成分,就被打扮成對于身體健康有“保健作用”,甚至能夠“防治某種疾病”。這種看起來很“合理”的推理,實際上只有在人體缺乏某種營養成分的情況下成立。
專題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 胡良光 實習生 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