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油魚?消費者呼吁相關部門及時檢測并給出答案
羊城晚報訊 記者孫晶、實習生任立媛報道:近日,據媒體報道,國內多家超市以十余元一斤銷售的低價“鱈魚”,實際上是學名為“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兩種魚,俗稱“油魚”。油魚冒充鱈魚一事,自2007年起已見諸各地報道,但至今也未銷聲匿跡。
19日,記者在廣州多家超市發現有便宜的鱈魚銷售。
超市:“鱈魚”價格各不同
在吉之島和百佳超市都有低價鱈魚,吉之島的鱈魚標價為25.8元/斤,而百佳銷售的鱈魚片為22.5元/斤。當記者問及質量時,銷售人員說:“我們賣了這么久,都沒有出現問題。”但在吉之島,記者看到標有銀鱈魚的魚片價格為228元/斤。而在友誼商店超市,鱈魚的標價為219元/斤,該鱈魚包裝袋的標簽顯示原產地是馬來西亞。
在家樂福超市,記者已經找不到有鱈魚銷售。對于微博上流傳的消息,家樂福19日回復羊城晚報表示:家樂福銷售的鱈魚保證證照齊全,目前家樂福已經要求供應商重新審核,并對產品進行重新檢測。
法規:油魚食用內地無限令
鱈魚種類很多,價格也有差異,其中以銀鱈魚最好,目前市場價格每500克都在百元以上。而油魚屬低價魚類,一公斤10多元到40元之間,因為含油量高,主要用于提煉工業用潤滑劑。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2007年8月推出《有關識別及標簽油魚/鱈魚的指引》,建議所有進口商都應將“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俗名定為“蠟油魚”和“oilfish”,同時不可使用“鱈魚”等其他俗名,以供業界和消費者分辨。 目前,內地并沒有對油魚有禁止或者限制食用的規定,只對河豚等極少數魚類下了限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