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網浙江頻道8月13日杭州訊(記者 游文彬 徐賢良 趙波燕)2012年6月23日,杭州《都市快報》在A24版位置登杭州建人高復的整版宣傳廣告,宣傳該校高復生高考所取得的優良成績。孰料,當天晚上,就有網友爆料:廣告中有的考生準考證號并不存在。
查詢不到的學生準考證號
浙江建人專修學院是一所創辦于1981年的民辦高校,其所屬的杭州建人高復,以小班化教學為特色,在業內享有一定知名度。此次網友爆料的“虛假”考生,為該校高調宣傳高考取得優異成績的馬陳皋,廣告上這樣宣傳:該生高考總分為614分,準考證號碼12330101150199,原畢業于浙江金華市永康一中……
然而有讀者發現,無論是輸入該準考證號和考生姓名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網(www.zjzs.net)或浙江在線(www.zjol.com.cn),還是撥打查詢電話16885678,或發送短信到10629500,均查詢不到關于該準考證的任何相關信息。
“12330101150199這個準考證號并不存在”,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科研宣傳處工作人員在查詢后得出結論。
“像這樣廣告內容與事實不符,應該屬于虛假宣傳。但是這個應該由工商部門來認定。”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這類高復學校虛假宣傳的案例以往也發生過,最后都由工商部門認定、查處。教育部門沒有執法權,只能配合取證。
曾多次涉嫌虛假宣傳
事實上,早在2011年6月21號,同樣是在《都市快報》杭州建人高復重磅推出的宣傳廣告中,有讀者也曾經發現其中有的考生實際上并不存在,“查無此人”。此事一經披露,輿論嘩然,當時包括新華社現代金報等媒體均對此作了詳細報道。
據了解,杭州建人高復涉嫌違規宣傳的情況并非個例。據《浙江在線》報道:2004年6月,建人高復把實際考上三本以上學生占總人數的60%,在媒體廣告中虛假夸大為占85%,由此被罰款15萬元;2006年7月至8月,在媒體刊登廣告中多報6名學生考入浙江大學,又被罰款20萬元;2007年7月,建人高復與同行杭州新理想高復相互舉報對方虛假廣告宣傳,建人高復再次被浙江省工商局處罰。
而同在2011年,杭州“建人高復”與“鼎衍教育”更是涉嫌聯合虛假宣傳。據杭州市工商局西湖風景名勝區分局靈隱工商所副所長徐峰向媒體證實,鼎衍教育確實在2011年8月18日因涉嫌違反《浙江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中的“虛假廣告”一條,被工商部門立案調查。至于建人高復當時為何能躲過一劫,人們不得而知。
引用國家公務人員的題字做廣告
翻開《都市快報》2012年6月23日A24版刊登的建人高復整版廣告,記者發現,廣告右上角醒目位置赫然刊登著兩位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題詞,題詞分別署名為原教育部副部長楊海波和原浙江省委書記、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薛駒。
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章第七條規定:企業嚴禁使用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來做宣傳廣告。
對于引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打廣告的原因,建人高復一位姓陸的老師這樣回復:“學校在25周年校慶的時候,兩位領導確實題過字,這屬于學校榮譽。”
《廣告法》第三十九條同時規定:發布廣告違反本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廣告監督管理機關責令負有責任的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停止發布、公開更正,沒收廣告費用,并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環球網記者為此聯系了杭州市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廣告宣傳中引用國家工作人員題詞的行為是《廣告法》所明文禁止的,對于此事件,工商部門目前正高度關注。
高復行業面臨危機
據了解,近年來杭州的高復生源大幅減少,致使許多高復班無生可招,尤其是一些辦學力量不強、教學質量不高的高復班更是前景堪憂。有的地區甚至出現四五家高復班合并為一,生源仍然不足維持,面臨關門歇業的窘境。坊間也有傳言杭州建人高復因為出現財務危機而面臨倒閉。
昔日處境不錯的高復行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相關專家從下面幾個方面加以解答:
一,高等教育飛速發展,高校擴大招生規模。擴招及大學錄取方式的合理化,使得大部分考生都有滿意的大學可讀。
二,高等教育形式多樣化,自考、成教等是對高等教育的有效補充。考生面對大學教育選擇余地更多,更靈活。社會對自考文憑的良好口碑,也使落榜考生選擇放棄高復,轉讀自考。
三,大學生找工作難,引發社會對上大學的理性思考——是不是一定要上大學?顯然,社會上針對就業升學的觀念已經悄然地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可以從絕大多數考生拒絕高復中得到驗證。
四、高復班多屬同業竟爭,彼此之間往往相互拆臺,從而使得許多高復學校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失去了信任感。另外,高復費用成本加重,高復教學質量卻在下降。這也是導致高復班面臨危機的重要原因。專家擔憂,像杭州建人高復這樣為吸引生源而弄虛作假的做法,目前似乎已經成為高復業內的“潛規則”,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