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梯事故八成系維保環節出現問題
市質監部門將徹查全市電梯安全隱患
上周六,南京東路和松江綠庭尚城小區先后發生電梯事故,目前,松江綠庭尚城的電梯制造單位、維護保養單位和物業管理單位正在按照質監部門要求,對整個小區在用電梯進行全面檢查,消除隱患。
專業人士分析,觸目驚心的慘劇折射出老舊電梯的安全性能堪憂、施工人員操作不當等現象。
另據新華社報道,電梯事故的發生,80%以上的事故還是發生在維保環節,也就是后續的檢修保養不到位,這與特種設備的檢測、維修、更新等操作規程不規范有關。
本報見習記者 柏可林
松江電梯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
上周六下午2點多,松江綠庭尚城小區一棟高層居民樓內,一對夫妻從16樓乘坐電梯至1樓,丈夫走出電梯后,電梯門立即關閉,并降至地下一層,隨即快速升至27樓。其間,妻子困在電梯內,頭部受外傷、腰部受挫傷。
上海市質監局介紹,針對9月22日松江區九亭鎮綠庭尚城電梯傷人事件,松江區質監局、市特種設備事故調查中心立即趕赴現場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并組織專家組對電梯故障原因進行全面調查。截至目前,相關情況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調查結果出來后將向社會公布。
松江區質監局也已對電梯維保、使用管理情況開展徹查,對責任單位將嚴格依法從重從嚴處理。目前,電梯制造單位、維護保養單位、物業管理單位正在按照質監部門要求對整個小區在用電梯進行全面檢查,加強安全管理,舉一反三,消除隱患。
放眼全國,據統計,我國電梯保有量已超過163萬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上世紀90年代安裝的電梯,使用時間達十多年,甚至有的電梯使用時間超過20年。但由于目前國家層面沒有規定電梯強制報廢年限,導致大量老舊電梯還在帶病運行,增加了電梯事故的發生率。在電梯事故中,80%以上的事故還是發生在維保環節,也就是后續的檢修保養不到位,這與特種設備的檢測、維修、更新等操作規程不規范有關。
電梯商會專家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電梯維保的主要依據是《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維保單位按照合同,受物業公司的委托對電梯進行15天一次的維保。但是多數維保單位規模小、能力弱、待遇差,難以培養和挽留高水平技術工人。加之很多電梯的業主都實行“維保分包”,第三方為了節省成本,很容易造成維保不到位,隱患增多。
檢修電梯須掛警示標志或專人看護
而同樣在上周六中午,南京東路華聯商廈的電梯施工人員為了圖方便,挪走了6樓的警示標志。一名女性顧客一腳踏空,跌入了電梯井,不幸喪命。
對此,市電梯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秦炯認為,這是典型的責任事故,施工人員操作違規。“檢修電梯時,務必保證廳門處于關閉狀態,防止他人跌入井道。”秦主任表示,維修作業原則上應以兩人或兩人以上為一組,施工人員在進入地坑工作時,如果廳門開著,必須在門外掛警戒標志,或派專人看護,“切實做好防止他人跌入地坑的措施。”
如何讓“電梯驚魂”悲劇不再重演?業內人士認為,除了把住電梯廠商的生產質量關,目前更為迫切的,是要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建立嚴格的檢查、維護、保養制度,決不讓隱患電梯“帶病上崗”。
記者獲悉,目前本市在用電梯共約15萬臺,其中約有1.4萬臺電梯的使用年限超過15年,不同程度地存在部件老化、零部件停產或安全性能難以滿足現行標準等隱患。這些老舊電梯,對乘坐人的安全構成安全隱患。
其實,早在今年7月20日,本市質監局已經批準發布了《電梯主要部件判廢技術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對電梯的曳引驅動、懸掛裝置、轎廂、門、安全保護、電氣控制和導軌等主要部件的判廢標準做了明確規定。
專業人士表示,《要求》雖然規定了電梯的“退休標準”,但在“允許繼續使用保證居民出行方便”和“責令停止使用”的界限上,存在兩難情況。
而針對目前本市電梯電梯數量大、老齡電梯多、使用頻繁的現狀,市質監局將在已部署的特種設備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內再開展一次電梯安全大檢查和隱患大排查,進一步落實電梯維保單位的安全責任,切實強化物業管理公司等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全面保障本市電梯運行安全。
電梯扶手售價一兩千元 覆蓋率有限
電梯事故發生后,網絡上流傳出不少急救措施,有人建議“若電梯急速下墜,一定要緊抓住轎箱內的扶手。”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商場、辦公樓、居民樓的電梯內,扶手覆蓋率并不算高。多家電梯公司的客服稱,扶手會擠占電梯內的空間,況且即便電梯發生事故,只有靠邊的乘客才能拉到扶手,救助效果有限。
記者從上海市電梯行業協會獲悉,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商家客戶在訂購電梯時,提出“安裝扶手”的要求,“扶手售價一兩千元。”不過,目前業內并沒出臺安裝扶手的強制性規定,“客戶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情況,自行決定電梯的配置設施。”
》警方提醒
電梯下墜時保護自己的最佳動作:
1.不論有幾層樓,趕快把每一層樓的按鍵都按下。
2.如果電梯里有手把,一只手緊握手把。
3.雙手抱頭,埋于膝蓋間,腳尖踮起,膝蓋呈彎曲姿勢。
4.將背部緊貼電梯內墻,吸氣。
乘坐電梯“八不要”:
1.不要踢、撬、扒、倚電梯門。
2.不要在沒看清轎廂狀況時進入電梯。
3.超載報警時不要強行擠入。
4.被困電梯時不要驚慌。
5.不要乘坐禁止載人的電梯或升降機。
6.不要在電梯內嬉戲跳躍。
7.不要在電梯運行中或關門過程中進出轎廂。
8.不要讓孩童單獨乘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