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的一則新聞將愛爾康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愛爾康隱形眼鏡被曝或引起眼球真菌感染。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英媒的一則新聞將愛爾康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愛爾康隱形眼鏡被曝或引起眼球真菌感染,此次在英國被曝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名為“視康多水潤天天拋”,是愛爾康日拋隱形眼鏡中的明星產品。
愛爾康隱形眼鏡陷質量門
據深圳特區(qū)報與新快報等媒體報道,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一名42歲女士杰奎·斯通因真菌感染在接受了包括2次角膜移植在內的22次手術和17周的住院治療后,最終摘除了左眼球。據稱,其左眼遭感染的原因是佩戴了隱形眼鏡,而該產品由全球最大的隱形眼鏡制造商愛爾康公司生產。
據了解,此次涉事鏡片是愛爾康旗下“DAILIES”系列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名為“視康多水潤天天拋”,目前全國不少地區(qū)均有銷售。
愛爾康中國官網顯示,愛爾康是全球最大的隱形眼鏡及其護理產品的制造商。據了解,這次在英國被曝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的DAILIES系列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名為“視康多水潤天天拋”,是愛爾康日拋隱形眼鏡中的明星產品。
愛爾康視力保健會員俱樂部相關工作人員稱,國內在售的“視康多水潤天天拋”鏡片的產地應該是德國,與英國同類產品產地不同。“視康多水潤天天拋”產品嚴格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檢測,至今還沒有發(fā)生過產品召回問題。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日報道,日前,斯通對生產商英國愛爾康公司提出指控。
據了解,這種極具侵略性的罕見真菌至少吞噬了她眼球內的3層組織及70根神經,由于擔心真菌感染會穿透視神經進入大腦,醫(yī)生最終只能將其左眼摘除,換成假體眼球。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斯通所佩戴的隱形眼鏡竟然還是英國第二大暢銷品牌的產品。除了起訴生產隱形眼鏡的英國愛爾康公司外,她還以臨床疏忽為名起訴了布魯姆菲爾德醫(yī)院和摩菲眼科醫(yī)院。斯通憤怒地表示:“如果醫(yī)院在前幾周就給予正確的藥水和治療,我還不至于失去我的眼睛!由于失去左眼,我的右眼也將面臨失明的威脅。”
英媒的一則新聞將愛爾康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愛爾康隱形眼鏡被曝或引起眼球真菌感染。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康公司成立于1947年,是全球最大的眼科藥品與醫(yī)療器械專業(yè)公司,2008年時銷售額已超63億美元。在與視康合并后,愛爾康成為全球最大的隱形眼鏡及其相關護理產品制造商。目前,愛爾康已被全球醫(yī)藥巨頭瑞士諾華制藥集團收購。
據新快報消息,此次涉事鏡片是愛爾康旗下“dailies”系列產品,國內同類產品名為“視康多水潤天天拋”,目前廣州仍有銷售。其中東方眼鏡的銷售員稱,愛爾康旗下的“視康多水潤天天拋”系列和“睛彩彩色”兩種日拋型隱形眼鏡都有在售。而亮視點、G4眼鏡在內的多數眼鏡行內都沒有愛爾康隱形眼鏡出售,只有愛爾康的隱形眼鏡護理液傲滴和樂明。
愛爾康中國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愛爾康已著手了解此事,會盡快回應”后即掛斷電話。而愛爾康會員俱樂部工作人員則介紹,“國內在售的‘視康多水潤天天拋’鏡片是產自德國和日本,與英國同類產品產地不同。”據了解,雖戴隱形眼鏡引起眼球“真菌感染”的事例也被媒體報道過,但目前國內未發(fā)現愛爾康鏡片出現類似案例。
據了解,美國也曾出現過配戴軟性隱形眼鏡的人感染了危害視力的真菌的病例,對此,美國驗光學會(AOA)在網站中聲明,眼睛感染真菌的風險“非常低”。同時陸曉和提醒,隱形眼鏡直接與角膜接觸,使用時一定要注意正確配戴方法,并保證隱形眼鏡的清潔。
行業(yè)老大地位或受沖擊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安邦咨詢集團的醫(yī)藥行業(yè)研究員夏慶認為,愛爾康進入中國比較晚,“質量門”事件一旦發(fā)酵,對于這個尚處于品牌建設期的 “后來者”會有一定影響,可能對其市場份額產生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愛爾康是全球醫(yī)藥巨頭瑞士諾華制藥集團旗下的子公司。2008年,諾華以516億美元收購了愛爾康全部的股份。
在收購愛爾康之前,諾華在眼部護理方面也有所涉獵。諾華旗下的隱形眼鏡生產商視康(CIBAVISION)是諾華剝離醫(yī)療營養(yǎng)品與嬰兒食品之后,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個非制藥業(yè)務部門。
英媒的一則新聞將愛爾康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愛爾康隱形眼鏡被曝或引起眼球真菌感染。
不過,視康的表現似乎并沒能讓諾華滿意。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fKAsia發(fā)布的2007年涵蓋中國三大主要城市(上海、北京和廣州)的隱形眼鏡市場的調查數據顯示,視康擁有的市場份額僅為5%,遠不及強生的34%和博士倫的26%。
對此,有分析稱,也許正是因為視康的“成績”太過一般,才促使諾華下決心花大價錢并購愛爾康。
并購完成后,愛爾康、視康公司和諾華公司的眼科業(yè)務單元合并成一家眼保健公司,因此愛爾康也成為了諾華的第二大部門。
但這樣的合作目前似乎并沒有在中國市場奏效。北京某連鎖眼鏡賣場負責人稱,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非彩色隱形眼鏡中,強生、博士倫、海昌和衛(wèi)康銷量比較靠前,愛爾康旗下的視康品牌產品進入中國比較晚,價格相對偏高,銷量一般。
這幾年,隱形眼鏡及其護理產品行業(yè)并不缺產品質量問題的新聞。2006年,愛爾康護理液被北京市衛(wèi)生局查出衛(wèi)生指標不合格,隨后愛爾康(中國)稱將在全國范圍內對涉及不合格批號的護理液產品作召回處理。而另一行業(yè)巨頭強生也曾多次召回其隱形眼鏡產品。
盡管當前愛爾康的 “質量門”尚無定論,但是博士倫已經因為產品質量問題吃過苦頭。
2006年年初,博士倫因質量問題在全球范圍內召回潤明水凝全護理液,隨后的2007年3月份,博士倫再次宣布召回12批于2006年3月生產的潤明除蛋白護理液。
接踵而至的召回事件后,博士倫在2007年5月宣布以45億美元的價格整體出售給美國華平投資集團,當時博士倫還將8.3億美元的債務轉給了華平。
對愛爾康而言,除了當下的“質量門”,還有一件事情讓其煩心。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美國華平投資集團有意出售旗下博士倫業(yè)務,而雅培、強生和賽諾菲都表現出了競購意愿。這3家企業(yè)中,強生在隱形眼鏡產品市場占有不小的份額,一旦與博士倫牽手成功,對于如今行業(yè)排名第一的愛爾康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不過,北京博士倫眼睛護理產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對于出售的事宜并不知情。
有行業(yè)專家透露,盡管愛爾康是隱形眼鏡行業(yè)最大的制造商,但對于中國市場,愛爾康無疑是個后來者。“質量門”事件的發(fā)酵,很可能影響愛爾康日后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