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全城搜查“染色瓜子”
相關經營戶被暫停銷售安徽宣城產炒貨125公斤
晚報記者 張鈺蕓 滕芙勤 報道
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中,你嗑了多少風味瓜子?日前,上視新聞曝光滬上炒貨市場亂象,來自安徽宣城等瓜子生產地的風味瓜子用色素染色,更違法添加工業滑石粉。記者昨天走訪申城市場后發現,不同品牌的綠茶瓜子顏色大相徑庭,深的墨綠淺的微黃,讓人難以分辨優劣。而業內人士表示,“染色瓜子”早已是業內潛規則,但由于炒貨行業入行門檻低,小店小鋪多,所以存在監管難度。
【顧客投訴】
綠色瓜子竟由色素染成
日前,消費者王先生向上海電視臺反映,他買了一袋綠茶瓜子,肉眼看出明顯綠色。回家在燈下一看,才清楚地看出是染色瓜子。媒體深入安徽、江蘇等瓜子生產地進行暗訪,一炒貨廠老板自曝,綠茶瓜子都是用色素染的,且該老板如實說:“盡量少吃,確實不好。”另一家生產紅茶瓜子的廠家也表示,紅色均為色素染成。
另據報道,為了使瓜子光滑且色澤明亮,不少炒貨廠商還違規添加工業滑石粉,明礬、焦亞硫酸鈉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也在炒貨的制作過程中超量使用。此外,很多瓜子加工廠還添加香蘭素、糖精鈉等十多種食品添加劑,工人隨手抓取,多少全憑感覺。
【記者調查】
小作坊普遍用色素代替茶葉
昨天下午,記者走訪申城市場后發現,在超市中銷售的風味瓜子基本以綠茶瓜子、菊花瓜子、五香瓜子和奶油瓜子為主,但綠茶瓜子的顏色卻有著天差地別。
長寧路上的一家超市內,共有四個品牌的綠茶瓜子在售,其配料表中均標有“茶葉”或“綠茶”,食品添加劑一欄中則有 “綠茶香精”或 “食用香精”。業內人士表示,正規的綠茶瓜子一般添加綠茶粉炒制,而為了使得茶味濃郁,往往會加入綠茶香精鞏固。
但同樣是綠茶瓜子,不同品牌的瓜子顏色卻相差甚大。最淺的一款綠茶瓜子僅僅比普通南瓜子顏色黃了一些,最深的一款則是裹著一層厚厚的墨綠色。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除了不同生產工藝可能造成產品外觀差異,出于成本考慮,有些生產商也會少用綠茶,多用添加劑,不但瓜子顏色漂亮,口味也好。 “特別是小廠家生產的綠茶、紅茶瓜子,肯定不會用到茶葉。”上海南北貨食品協會經濟師沈鴻鈞告訴記者,使用茶葉必然提高成本,所以添加色素、香精的做法在小工廠、小作坊中很普遍。
【專家說法】
瓜子等炒貨禁用食用色素
色素、工業級滑石粉、香蘭素、糖精鈉……在一份風味瓜子中,究竟有多少會危害消費者健康的東西?為何若干年前就時有曝光的“染色瓜子”仍未禁絕?
對此,沈鴻鈞表示,食用色素有嚴格的使用范圍和計量,而在食品添加劑國標中,沒有適用于瓜子等炒貨的食品添加劑,也就是說,瓜子等炒貨不能添加食用色素。而香蘭素、糖精鈉等食品添加劑可以使用,但必須按照萬分之三的比例。“炒貨中一般很少放白砂糖,因為它有吸潮性,使用后瓜子拿在手里就黏糊糊的,所以大多使用甜味劑。 ”
工業級滑石粉也同樣被嚴格禁止。 “炒瓜子時確實會用到滑石粉,但必須是食品級的。 ”沈鴻鈞表示,炒瓜子時加入滑石粉能夠讓其滾動起來,受熱均勻不易焦。由于用量很少,如果不法廠商使用工業級滑石粉,很難在檢測中發現。 “因為滑石粉的用量很少,事后的檢測很難分辨是食品級還是工業級,只有監管部門來到生產現場調查,才可能發現。 ”
而記者在網絡中搜索發現,早在六七年前,南昌、重慶、泉州等多地就發現“染色瓜子”,當地媒體時有曝光,工商部門也屢次查獲,為何至今仍是屢禁不絕?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炒貨業入行門檻低,小商小販多,各種問題防不勝防。 “采購些原料支個炒鍋就能制作,租個門面甚至推著小車就能開始銷售,這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小作坊小攤販正是監管盲點。 ”對此,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購買炒貨時還應該前往專賣店,認準知名大企業,同時盡量選擇原味、本色的產品。
【工商回應】
暫停銷售125公斤炒貨
針對炒貨行業可能涉嫌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市質監局方面回應稱,已連夜部署專項執法檢查,覆蓋所有本市炒貨生產企業,一旦查實違法行為、樣品抽檢不合格的情況,將依法嚴處,全部抽樣檢測結果將及時公布。
上海工商方面也表示,昨日,本市工商部門已組織對部分食品批發市場經銷的瓜子等炒貨產品開展監督檢查,重點檢查經營戶落實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尤其是查驗瓜子等炒貨產品的質檢合格報告等證明文件的情況,指導市場主辦方督促相關經營戶暫停銷售安徽宣城產瓜子等炒貨125公斤。同時,委托法定食品檢驗機構抽檢市場上經銷的瓜子樣品12組,并將根據檢測結果作進一步處理。
工商方面透露,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流通環節經銷的瓜子等炒貨食品的監督檢查,監督經營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本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