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連續三陷“質量門” 凈利潤不降反大增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 2月26日,洽洽食品(002557)發布了2012年度業績快報,根據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洽洽食品實現了營收微增,但凈利潤卻大幅增加。令人疑惑的是,質量問題頻遭曝光的情況下,洽洽食品又是如何保證了2012年的銷售量,進而還實現了凈利潤大增的呢?而二級市場也沒有買賬,截止2月27日中午收盤,洽洽食品報21.50元/股,跌幅4.53%。
凈利潤大增 洽洽葵瓜子是營收的半壁江山
洽洽食品2月26日發布的2012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其當年實現營收27.49億元,同比增長僅0.4%,但凈利潤卻達2.79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1.37%。營收微增同時,凈利潤卻同比大幅增加。
此外,從公司2012年半年報中可發現,洽洽葵瓜子的毛利率達到30%以上,在所有產品中排名相當靠前,可見是公司利潤支柱。2011年西瓜子類產品的毛利率達到35.5%,南瓜子毛利率為15.75%,花生類產品毛利率則在20%以上。
綜合近幾年的財務數據注意到,洽洽葵瓜子類產品收入一直貢獻著絕大半壁江山的營收。2007-2009年占主營收入分別為72.64%、71.06%和73.5%,2010年上半年更是提升至78.59%,2011年也達到74%。再加上西瓜子,瓜子業務占公司收入和盈利將近九成之多。換言之,瓜子正是公司收入和盈利的近乎全部來源。
洽洽葵瓜子九個月內三陷“質量門”
洽洽瓜子在撐起洽洽食品半壁江山的同時,近兩年來卻又頻陷“質量門”。2012年5月起更是連續三次被曝出質量隱憂。
2012年5月洽洽食品被曝收購陳年葵花籽乃至劣質葵花籽,原料采購把關不嚴,被供貨商指責采購體系混亂、存在商業賄賂等行為。
2012年12月24日,有媒體曝出洽洽食品在瓜子生產過程中存在諸多食品安全隱患,包括裝袋前給瓜子噴香精、生產日期人為延后數月、重復使用煮瓜子的水、工人沒有健康證等問題。
2013年2月7日,洽洽瓜子質量再被質疑。有報道稱,超市購買的一袋480克洽洽瓜子中,找到30多粒有蟲眼的瓜子,100多粒有裂口的瓜子。隨后,全國各地購買了洽洽瓜子的網友紛紛在網上曬照片,稱發現有蟲眼,且破損霉變。
2月18日晚間,洽洽食品發布聲明稱,公司葵花籽類產品歷年來在接受國家、省、市各級監督抽查中,從未出現過蟲蝕指標不合格現象。受“質量門”困擾,洽洽瓜子的銷售難說未受到影響。
“質量門”與公司業績倒掛 如何實行凈利潤大增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表示:“造成上述生產管理問題的根源,或是企業為了節省生產成本。”并坦言,媒體報道中提出的系列問題,在瓜子生產企業中并不罕見。葵瓜子從原料收購到包裝成袋的過程中,生產環節眾多,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往往會在各個環節的衛生、安全問題上打折扣。
此外,根據洽洽食品2012年半年報顯示,其在職員工人數為5759名,比2011年末多161名。其中銷售人員為1651名,比2011年末多129名。行政管理人員為525名,比2011年末多64名。而其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應付職工薪酬卻大幅下降。2012年半年報為2764萬,2011年報中這個數字還處在4902萬,降幅高達43.61%。
一方面員工人數不斷增加,另一方面職工薪酬卻大幅縮水,這正是洽洽食品的“利潤法寶”。
鏈接
發黑變色的瓜子仁不能吃
無論是袋裝瓜子還是散裝瓜子,挑選都很重要。除了看品牌、看標識外,“聞、摸、嘗”是最直接的方法。原味的瓜子可以聞到一種濃香味,如果聞到的是酸味、霉味,購買時就要當心了。新瓜子放在手里是干爽的,扒果殼時能感到松脆,陳瓜子則果殼容易有軟綿的手感,外表也不光滑。好瓜子的口感應當是香脆、油脂豐富的,而烤焦、霉味、哈喇味較多的瓜子,大多并不新鮮,應少購買。當發現瓜子仁發黑變色,一定要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