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面臨著各種空前和錯綜復雜的問題和矛盾,但是,新一屆政府卻十分巧妙、準確且有力地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這就是環保。
2013年3月,新一屆政府產生后,9月,國務院《防治大氣污染行動計劃》出臺;201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4月,《防治水污染行動計劃》出臺,預計明年《防治土壤污染行動計劃》也將推出。
短短兩年時間,一整套具體而嚴厲的“海、陸、空”環保行動計劃,標志著中國將開展全方位的環境治理。“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是我們執政的奮斗目標”。新一屆政府絕不容忍與其執政理念相違背的現象長期存在下去,因而提出“不唯GDP論”,“不要骯臟的GDP”,并且推出“史上最嚴厲環保法”等等,戰略構想和目標十分清。
環保產業將成為啟動新一輪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新引擎,理由如下:
一是中國的環境治理已刻不容緩。中國的環境問題已十分突出,從天空到河流,從耕地到草原,污染嚴重,生態破壞,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經開始影響人們的健康,現實很嚴峻,后果很嚴重。我們甚至還面臨著來自國際上的種種壓力。
戰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去10年,中國環境污染的成本接近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這一比例比韓國和日本高出了數倍,也遠高于美國的水平。也就是說,再不重視環保,最終被消耗掉的不僅是自然資源,還有我們的財富和健康。如果說中國經濟在起步階段是“先發展再治理”,那么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從自然到社會再到人,都需要依靠環保來“休養生息”。
二是整個社會的環保觀念和意識都已成熟待發。對于產生污染的種種原因和可怕惡果,我們從過去多年的懵懵懂懂、將信將疑、不管不顧,到今天的耳熟能詳、全民警醒,與西方工業化過程相比,時間跨度雖然不算漫長,然而代價卻也十分巨大,每一個人都成了環境污染的受害者,并開始為下一代擔憂。要環保,已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意識。
我們都意識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生病了,并且,我們不僅要給山川河流和空氣治病,還要給人治病;而以往多年環保無力,是因為機會太多和發展階段的歷史局限:我們太需要速度和規模。如今,社會已有了巨大的改變。
三是企業已嗅到了環保市場巨大的商機。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環保產業,那就是“治”:治天治水,治地治人。問題就是商機。據分析,僅國務院最新公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項,就將會直接帶動6萬億元的投資。市場人士認為,中國未來的許多富豪,將取代現在的房地產商和互聯網大佬,環保產業將成為支柱產業,眾多環保“達人”將成為人們關注和追隨的明星。有業內人士深刻指出:由于中央政府的支持保護,外資涉足國內環保領域仍有障礙,但國際資本早已迫不及待。人們急切盼望中國企業加快成長步伐。
環保離不開節能。因此,除了宏觀上的巨大產業機會之外,在細分市場上,比如室內環保、汽車內環保、公共場所環保等等,可以說人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樣樣都離不開節能環保。值得一提的是,將于今年10月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也是號稱“史上最嚴”,但是細想一下,如果沒有清潔水、好土壤和好空氣,怎么能種出好的水果、蔬菜和大米?怎么能有安全的雞鴨牛羊肉?難道我們就只能在大棚里種植“特供“嗎?因此,也就是說,除去人為作假的因素,食品安全的前提,首先應該是良好的環境。
中國經濟和社會新一輪的發展契機在環保,新的巨大商機在環保,產業結構轉換升級的基礎起點,也在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