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關注:輕型車國六標準發布適用于哪些車輛?
文/本刊記者 劉回春
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近日聯合發布《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以下簡稱“輕型車國六標準”),公布了第六階段輕型汽車的排放要求和實施時間。
近年來,我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逐步提升,2001年,國家第一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開始實施,經過15年的發展,目前全國實施國家第四階段排放標準,重點區域實施第五階段排放標準,單車污染物排放降低90%以上,有效促進了汽車行業技術升級。為進一步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從源頭減少排放,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有關“實施國VI排放標準和相應油品標準”的要求,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輕型車國六標準。
輕型車國六排放標準改變了以往等效轉化歐洲排放標準的方式,邀請汽車行業全程參與編制,充分吸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的意見和建議。編制組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共分析匯總8600種國五車型排放數據,調查了50萬輛輕型車行駛里程情況,設計開展了驗證試驗。輕型車國六標準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一是從以往跟隨歐美機動車排放標準轉變為大膽創新,首次實現引領世界標準制定,有助于我國汽車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二是在我國汽車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可以起到淘汰落后產能、引領產業升級的作用;三是能夠滿足重點地區為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而加嚴汽車排放標準的要求。
輕型車國六標準在技術內容上具有六個突破,一是采用全球輕型車統一測試程序,全面加嚴了測試要求,有效減少了實驗室認證排放與實際使用排放的差距,并且為油耗和排放的協調管控奠定基礎;二是引入了實際行駛排放測試(RDE),改善了車輛在實際使用狀態下的排放控制水平,利于監管,能夠有效防止實際排放超標的作弊行為;三是采用燃料中立原則,對柴油車的氮氧化物和汽油車的顆粒物不再設立較松限值;四是全面強化對VOCs的排放控制,引入48小時蒸發排放試驗以及加油過程VOCs排放試驗,將蒸發排放控制水平提高到90%以上。五是完善車輛診斷系統要求,增加永久故障代碼存儲要求以及防篡改措施,有效防止車輛在使用過程中超標排放。六是簡化主管部門進行環保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監督檢查的規則和判定方法,使操作更具有可實施性。
為保證汽車行業有足夠的準備周期來進行相關車型和動力系統變更升級以及車型開放和生產準備,本次輕型車國六標準采用分步實施的方式,設置國六a和國六b兩個排放限值方案,分別于2020年和2023年實施。同時,對大氣環境管理有特殊需求的重點區域可提前實施國六排放限值。目前,標準實施的行業生產和油品條件也已初步具備。多家輕型汽車生產企業已基本完成符合輕型車國六標準樣車的開發工作。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也已于同期批準發布了第六階段車用汽、柴油國家標準。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切實保障輕型車國六標準的實施,進一步加大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督檢查力度,推動車用油品升級,切實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就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我國機動車污染現狀如何?為什么到了國六標準要更強調立足國情?
答:2009年以來我國汽車產量居世界第一,2013年以來更是每年產量突破2000萬,截至2015年底,汽車保有量突破1.7億,其中輕型汽車1.5億輛左右。據測算,2015年全國機動車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為4532.2萬噸,其中一氧化碳(CO)3461.1萬噸,碳氫化合物(HC)430.2萬噸,氮氧化物(NOx)584.9萬噸,顆粒物(PM)56.0萬噸,汽車排放的各項污染物排放所占比例為:CO占86.9%,HC占83.3%,NOx占92.2%,PM占95.7%。
我國是汽車生產大國,但并不是汽車強國,汽車的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高端產品仍為國外或合資公司壟斷。此次輕型汽車國六標準基于全球技術法規基礎,引入了歐洲標準和美國標準的先進內容,考慮了我國的環境質量改善需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自主技術標準,為提升國內企業及相關零部件行業的競爭力,打造汽車強國邁出了關鍵一步。
問:國六標準適用于哪些車輛?
答:按照最大總質量將汽車劃分為輕型汽車和重型汽車。本標準適用于最大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M1類、M2類和N1類汽車。
因燃料類型不同,輕型汽車包括輕型汽油車、輕型燃氣車、輕型柴油車和輕型兩用染料汽車。
標準規定了輕型汽車在常溫和低溫下排氣污染物、實際行駛排放(RDE)排氣污染物、曲軸箱污染物、蒸發污染物、加油過程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污染控制裝置耐久性、車載診斷(OBD)系統的技術要求及測量方法。還規定了輕型汽車型式檢驗的要求和確認,生產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的檢查與判定方法。
問:和現行標準相比,做了哪些修訂?
答:新標準是對現行《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五階段)》(GB18352.5-2013)的升級。和現行標準相比,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一是測試循環不同,從國五的NEDC循環變為WLTC循環,從下圖可以看出,工況(速度)曲線瞬態變化明顯,最高速度達到131km/h,對車輛的冷啟動、加減速以及高速大負荷狀態下的排放進行了全面考核,覆蓋了更大的發動機工作范圍,對車輛的排放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測試程序要求不同。試驗車輛的質量要求和道路載荷設定直接影響車輛的油耗和排放表現。國六標準用更加嚴格的測試要求,例如提高試驗車輛的重量,要求輪胎規格必須與量產車一致等措施,有效避免了汽車企業利用標準漏洞在實驗室測試中得到一個漂亮的數據,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確不盡人意的行為。
三是限值要求加嚴,相比國五加嚴了40-50%左右,另外,與國五階段汽柴油車采用不同的限值相比,國六標準根據燃料中立原則,對汽柴油車采用了相同的限值要求。
四是相比國五新增加了實際道路行駛排放,第一次將排放測試從實驗室轉移到了實際道路,要求汽車既要在試驗室測試達標,還要在市區、郊區和高速公路上,在車輛正常行駛狀態下利用便攜式排放測試設備進行尾氣測試,結果也必要達到標準規定要求,能夠有效避免類似大眾排放門之類的排放作弊行為。
五是加嚴了蒸發排放控制要求,國五標準采用歐洲標準,由于歐洲的平均氣溫低,且柴油車占全部車輛的50%以上,蒸發問題不明顯,因此標準要求低。我國幅員遼闊,溫差變化大,汽油車占絕大多數,因此蒸發問題影響突出,據估測,目前的汽油車單車年均油氣揮發8.8kg左右。因此,國六標準對車輛在停車、行駛以及高溫天氣下的汽油蒸發排放控制提出了嚴格要求,同時還要求車輛安裝ORVR油氣在線回收裝置,增加了對加油過程的油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