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孫子就喝國產奶。”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剛剛向外界表達中國奶業的安全性有保障,中國最大的乳企伊利就曝出了產品質量問題。
“6月12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發現我公司生產的個別全優2、3、4段乳粉參照健康綜合指標,產品汞含量有異常。據此,我公司立即對所有產品進行排查,自檢、送檢。”6月14日下午,伊利官方網站發布一則《關于緊急召回部分乳粉產品的公告》稱,“鑒于國內外尚無乳粉中汞含量限量的標準,我公司本著對消費者高度負責、有效防范風險的態度,于6月13日開始將2011年11月-2012年5月生產的全優2、3、4段乳粉全部召回,同時積極查驗原因并及時妥善處理。”
與此同時,公告還強調,“我公司生產的其他嬰幼兒乳粉、雪糕冰激凌、牛奶、酸奶等產品,全部經過了企業自檢、送檢以及國家監管部門的檢測,均未檢出。伊利集團官網將及時公布處理結果。”
昨日,記者致電伊利相關負責人進一步求證此事,該負責人表示,“一切以伊利官網的公告為準,至于伊利公司后續的處理,以及全優奶粉今后是否會重新上架,目前還不得而知。”該人士同時表示,此次公司召回的“問題”產品只有全優,并無涉及公司其他品牌。“伊利召回不合格產品尚屬首次,公司也在尋求完善的解決途徑,懇請媒體客觀報道。”該人士一再強調。
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是繼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國乳業再次發生嚴重質量事故。
網友微博爆料
事件起源于昨日中午11點微博上一個名為“關軍”的網友爆料。該實名認證為“作家”的網友發布一則微博稱,“求證:某國內最大乳企嬰兒奶粉品牌出現嚴重汞超標事件,公司全國銷售人員全天在市場全面悄悄收回:具體為:X優2、3、4段,普裝,因汞超標。”“關軍”還在微博中提及,包括山東家家悅超市、濰坊佳樂家超市、煙臺振華系統超市等該品牌產品已經下架。
隨后,昨日下午1點和2點,“關軍”連發兩條微博向伊利集團副總裁靳彪、董事長潘剛發問,希望對方“回應質疑,粉碎‘謠言。
此言一出,外界紛紛猜測,“X優”最大的嫌疑就是伊利旗下的嬰幼兒奶粉品牌“全優”。為此,立即引發各界對伊利“全優”奶粉汞超標的猜測。昨日下午早些時候,有媒體致電伊利客服,對方回應稱“伊利出于營銷策略的考慮,將對全優普裝2、3、4段以外的全部奶粉進行升級,因此做出了回收調換的處理,而非因為汞超標”。
不過,面對媒體的輪番“轟炸”,下午5點半左右,伊利方面終于在其官網上發布公告承認了汞含量異常的事實。
上海全部下架
昨日,記者來到上海浦東新區碧云路上的家樂福金橋店,在奶粉銷售區域,當記者詢問購買伊利全優奶粉時,家樂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優所有的系列奶粉已經停售一個多月了。伊利金領冠和金裝嬰兒配方奶粉(全新包裝)目前賣得比較好,上市也沒多久,可以考慮這兩款。”
“是什么原因導致全優系列奶粉下架?”記者進一步詢問,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具體原因不清楚,不過伊利公司一個月前就已經將全優全部召回了,公司也不再供貨了。目前上海所有的超市、賣場都買不到全優奶粉了,“聽說是被其他奶粉企業收購了,但這消息不確定。”
“之后全優還會有新升級的產品嗎?”記者又問。該工作人員透露,可能性不大。
而“關軍”微博中提及的山東家家悅超市、濰坊佳樂家超市、煙臺振華系統超市等,網易財經致電山東家家悅連鎖超市的兩家門店了解到,這兩家門店在昨日上午9點左右已收到總部郵件,要求對店內所有伊利全優系列袋裝及灌裝奶粉進行停售。兩店面同時告知,目前停售的產品被要求存放在倉庫,伊利公司尚未通知如何處理該批產品。據了解,家家悅超市目前在山東省內有超過300家店面。
此外,有媒體同時致電山東濟南家樂福超市門店,也被告知其店內伊利全優系列奶粉已經沒貨,原因是“供應商不做了”,而煙臺振華量販超市門店則表示,并沒有銷售伊利全優系列奶粉。另據媒體報道,伊利淘寶旗艦店的所有全優奶粉已經被刪除。
廣告誤導消費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記者注意到,早在6月12日下午,“關軍”就發微博稱,伊利牛奶贊助了中國奧委會而非國際奧委會,其在廣告中聲稱奧運牛奶,涉嫌誤導消費者。此外,北京奧運會期間伊利真實地獲得了贊助資格,而實際供應奧運村的卻不是伊利奶。
對此,靳彪通過微博回應稱,“北京奧運會期間,伊利作為惟一乳制品贊助商全程為奧運村及奧運場館提供了優質乳制品,其他品牌的乳制品根本無法合法進入奧運村及奧運場館,所謂的實際供應商根本不存在。如您確有證據歡迎曬出來。”
對于全優停售事件,關軍再次在微博上向靳彪發難:“您有什么相關信息需要發布么?”直到記者截稿,靳彪微博再無任何回應。
“當前,國際市場奶粉原料價格進一步下跌,目前已經跌破2.2萬元,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國產奶源來說是一大挑戰。作為國內乳業龍頭企業的伊利,只有其旗下的全優奶粉一直使用的是國產奶源,如今,全優系列全部被停售,對國內的奶農來說,‘殺牛倒奶’的現場將更加嚴重。”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宋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此次召回事件對中國乳業來說,可稱得上是一次釜底抽薪的打擊,伊利品牌形象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與此同時,對于外資乳企來說,此次事件也是其更好、更暢快地進入中國市場,并分得一杯羹的好契機。
(潘潔)
已有360000條與伊利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