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再一次挑動了消費者的神經。
據媒體報道,端午節期間,上海市質監局對已關停的食品生產企業開展了明察暗訪,發現位于閔行區的上海佳寶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佳寶),在今年5月注銷了生產許可后仍在開工,涉嫌違法生產,所產糕點或流向滬上多家知名賓館酒店。
流通臺賬單據顯示,該企業一直處在發貨狀態,點心制品分別發往希爾頓、和平飯店、福朋喜來登等五星級酒店,以及香港麗源茶餐廳、王朝靜安店等知名餐飲門店。此外,其米面點心制品還銷往上海麥德龍等知名超市賣場。
對此,和平飯店公關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公司已經在第一時間展開調查,但和平飯店是否與上海佳寶有合作關系,以及是否采購其食品還沒有確切的答案。“網上的單據是由上海佳寶出具的,不是我們酒店的收貨單,采購部門在訂單等方面還在核查中,調查結束后將給出說法。”
同時,記者曾多次聯系希爾頓酒店集團公關部門,但截至發稿件時,尚未收到回復。
據質檢人員介紹,上海佳寶已于今年5月7日注銷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并因生產環境不達標而沒有續證。目前執法人員查處的企業倉庫內的點心包裝上同時印有生產制造商“海門佳寶”和“上海佳寶”字樣,無法明確究竟是在哪里生產的。
對于此次“黑點心”事件,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微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通常情況下,酒店應該對供應商有一定的考察,包括合格證、企業的資質、合格的證明等。此事件的發生,存在兩種可能:“一是上游企業有意欺騙酒店,采取違法手段,偽造合格證明等;二是酒店的采購人員存在瀆職行為,導致產品品質要求被降低。”
李志起進一步表示,“一般來講,好一點的酒店還是非常看重供應商的品牌,因為酒店的利潤空間比較大。但是現在有些酒店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采購上存在品質要求降低的情況,比如只看采購價格等。”
此外,李志起認為,這也顯示出酒店對上游產業鏈質量管控的漏洞。下游企業必須加強對供應商資質的審查和管理,采取風險金等手段來強化上游企業的違約責任。“酒店作為終端品牌,有必要投資一些檢測設備,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產品質量,從而將風險降到最低。”
上海質監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為上海佳寶同時涉及海門生產廠家,因此已有執法人員和海門當地質監部門取得聯系,會到海門核實一下相關情況等,具體的原因在幾天后應該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