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曾經,分紅險作為保險公司的創新產品,高收益分紅成為一大亮點,吸引了眾多老百姓購買,各家保險公司紛紛把其當做提高銷售份額的利器。如今分紅險迎來給付高潮,消費者才發現,說好的高收益,原來只是一個噱頭,不少分紅險的收益率低得"可憐",遠不如一年期定存。不僅如此,一旦出險,分紅險的賠付金額更是少之又少。近年來,分紅險頻遭投訴,誤導現象屢禁不止。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分紅險亂象?中國經濟網從今天起推出"保險315系列報道--透視分紅險",為消費者揭開分紅險的神秘面紗,讓消費者明明白白買保險。
他像大話西游的唐僧一樣,跟你喋喋不休地講愛心、孝心;他像大師一樣,從母豬下崽的現象中,為你總結買保險的重要性;當你心動時,他十有八九會像趙本山賣拐一樣,給你推銷傭金最高的分紅險(尤其是兩全分紅險)。他用實際行動為你詮釋:這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假保險(消費者接觸到的不良保險)與真保險(純粹意義的保險)之間的距離!他,就是分紅險推銷員。
保險:假作真時真亦假
保險的本質是一種風險化解機制,通過這種機制,將個人的風險進行轉移規避,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共濟。從經濟角度來看,保險是一種損失分攤方法,以多數單位和個人繳納保費建立保險基金,使少數成員的損失由全體被保險人分擔。所以,保險的本質是保障。脫離了保障、脫離了消費者真正需求的保險,都有可能是假保險!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無論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保障都相當缺乏。2010年,央視《經濟半小時》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顯示:缺乏保障和過高房價制約了居民的消費能力。“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更形象再現了農村居民對缺乏保障的恐懼和痛苦。央視報道指出,保障的缺失,使得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變得難以持續。
居民保障的缺失,原本是商業保險大展身手的契機,也是向消費者展示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良機。但10多年來,一些壽險公司反而熱衷推廣缺乏保障甚至不具保障功能的所謂“理財保險”。在經歷了不具保障功能的投連險退保風波后,高保費低保障的分紅險(如兩全分紅險),又成了壽險公司全力推廣的險種,連續多年占到壽險保費總收入的8成,甚至更多。這不但制約居民提升保障的進度,影響我國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努力,更偏離保險的本質是保障。讓“假保險”大行其道,降低保險行業的社會聲譽。
高保費低保障的分紅險能夠大行其道,必然伴隨著一定成分的誤導和欺詐,日漸高漲的分紅險退保率和投訴率也驗證了這一點。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人壽個別保代人專坑害中老年人。2012年5月本是中國人壽承諾往趙女士賬戶打入6000元的日子,可是,她并未收到這筆錢,而是拿到了2500元的“生存金”。趙女士的女兒馬小姐看到保單后發現,銷售人員是刻意通過保單金額和保費金額的相似說法引起了消費者的概念混淆。馬小姐舉例說明,若以4%的年化收益率,20年后的10萬元,等于現在的4.5萬元。若以現在普遍的5%計算,20年后的10萬元只等于現在的3.7萬元。而這些顯然是非專業人員難以理解的。馬小姐對此很憤怒,“中老年人有一定積蓄,又缺乏相關知識,銷售員利用這一點將其視為主要‘下手’對象!
但更需警惕的是,一些壽險公司,至少在表面上并沒有意識到危機:當經濟學家郎咸平(微博)批判國內保險業時;當央視和眾多媒體不斷揭露保險內幕時;尤其是當消費者開始用腳投票時——退保甚至購買境外保險,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卻依然在那里自說自話,大談(真)保險的愛心、保險的核心價值。這是對保險業的最大諷刺!
保險公司必須清醒認識到,消費者主要通過購買過程來認識保險,當他接觸到保險的誤導、欺詐和電話騷擾時,他完全會認為這就是所謂的保險!當假保險(消費者接觸到的不良保險)成為社會普遍感受時,真保險(純粹意義的保險)反而成了消費者心目中的假保險。
保險公司應多尊重常識,遵循規律:謊言說了100遍還是謊言!再高明的保險話術,即使達到了“墨索里尼,總是有理”的境界,消費者依然會用腳投票。
不合國情的分紅險不保險
在消費者收入普遍還不夠寬裕,保障較為缺乏的情況下,鼓動誘惑消費者購買分紅險(尤其是兩全分紅險),就好比誘惑吃不飽肚子的非洲難民,把僅有的錢,拿出來買哈根達斯冰淇淋一樣。這是一個缺乏道德底線的行為,絕不是一個具有保險愛心的業務員或者保險公司可以去做,甚至都不該去想的事情。
保監會指出,購買保險時,應先考慮保障型保險,然后根據經濟條件再考慮儲蓄和投資理財規劃(保險)。居民年收入至少要超過4萬元,且已經購買一定的保障保險后,才能適合購買分紅險。否則就是餓著肚子買西裝的行為。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977元,城鎮居民純收入為23979元,遠低于適合購買分紅險所需4萬元左右的收入。從這個角度講,分紅險僅僅符合較高收入階層的保險需求,并不適合大部分消費者購買,是一個小眾保險。
遠離兩全分紅險
但讓人擔憂的是,2013年,各家保險公司又紛紛力推分紅險,尤其是兩全分紅險,以達到新年開門紅的目的。這種罔顧消費者利益,追逐不道德利益的做法最終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亞?林肯說:“我要站到所有正確的人那一邊。正確時和他們在一起,錯誤時就離開他們”。而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要求保險公司遠離兩全分紅險,更多推廣保障型產品,反之,消費者會與你越來越遠。
請繼續關注本網與世紀保網聯合推出的“保險315系列報道——透視分紅險”。
(本文作者為保險實務專家、世紀保網運營總監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