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商、金融機構等相繼涉足,國內二手車市場越來越活躍,優信二手車、瓜子二手車以及人人車等二手車平臺繽紛登場。而多位明星代言的優信二手車,更是憑借“洗腦式”的廣告語,贏得了不少消費者認知。
但是,優信二手車“海量車源、真實車況、30天包退”宣傳真的靠譜嗎?實際卻并非如此,截止2月25日,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收到關于優信二手車投訴59條,投訴問題集中在:買到了“問題車”無法退款、貸款方式與約定不符等,用戶購車體驗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光鮮亮麗。
出售問題汽車 不退款
2018年8月21日,廣東消費者藍先生通過優信二手車平臺上門服務,簽約了一臺豐田凱美瑞2015款凌動版轎車。當時,藍先生繳納了1.5萬元定金,但優信二手車工作人員未開具發票,只有刷卡小票。
9月2日,藍先生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新大運汽車城優信二手車門店簡單看車,并辦理了提車手續
9月14日,藍先生委托一位在汽修行業有十幾年經驗的師傅對車輛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卻讓藍先生大跌眼鏡——此車是泡水車。
得知檢測結果后,藍先生第一時間聯系了優信二手車客服人員,“他們叫我去專門的檢測機構,出示一份檢測報告,但是有圖有真相,他們都是以各種理由推托或者不理。”
10月10日,藍先生按照優信二手車售后人員要求,前往指定地點對車輛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表明,該車輛出發動機有多處拆卸。
“優信二手車平臺官網,優信檢測報告隱瞞事實,座駕底盤骨架生銹,明顯泡過水,發動機艙有泡過水未清理干凈明顯的痕跡。發動機底盤有多個螺絲曾被擰動過的牙痕,四個輪胎擋泥板內側比外側還污垢,多方面檢測這些問題都不曾在官網上有如實公告。”
在確認車輛有問題后,藍先生曾向優信二手車平臺進行投訴維權,但至今問題未得到解決。藍先生說,“車輛涉及人身安全,希望優信二手車退款,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貸款計算錯誤 不退款
2018年9月26日,浙江消費者王先生通過優信二手車平臺購買了一輛寶馬X6。按約定,王先生首付13.69萬元,貸款21.3萬元,優信二手車平臺為王先生開具了購車發票。
在辦理貸款時,優信二手車的工作人員表示,王先生貸款是6厘多的利息,大概每月還款6000多元。“實際貸款下來是每月還的7688.54元,遠超6厘的利息。”王先生說,貸款合同顯示貸款金額為24.5355萬元,首付了10.6200萬元。“首付少了不說,貸款還多了這么多,我之前多付的首付款到哪里去了?”
但記者調查發現,王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
2018年6月15日,云南消費者馬先生在優信二手車網訂購了一輛比亞迪F3。7月9日,馬先生在交納了首付款1萬多元之后,發現貸款的一些費用工作人員之前并未告知清楚。于是在7月15日,馬先生申請將貸款購車改為全款購車,并取得了優信二手車顧問的同意。但首付款,馬先生多次催促退還,但是一直未能退還。
9月2日,馬先生在支付完全款后把車輛提走,直到這個時候,優信二手車平臺仍未退還馬先生的首付款,也未說明原因。9月15日,馬先生再次致電優信二手車投訴中心討要說法,最后得到的答復是“由于工作人員的變動,導致了馬先生的首付款遲遲未能退還。”
對于消費者集中投訴的問題,2019年2月22日,記者致電優信二手車平臺客服電話。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優信二手車平臺尚未作出任何回復。
圈內的潛規則
去年3·15前夕,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近年來審理的涉及個人購買自用車輛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進行通報。數據顯示,糾紛案中新舊車各占半數,更改里程表占二手車質量糾紛的一半。而在業內,商家改表也早已是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據了解,里程、年限、車況是影響二手車交易的三個主要指標,因后兩者改動成本較高,里程成為改動較多的一個。這也是在貼吧、微博上用戶吐槽的重災區。
記者在淘寶、58同城、趕集網等網站上看到,花幾十到幾百元就能調里程表。關于二手車調里程表一事,業內人士曾表示,很多都是車主自己改的公里數,因為要把價格提高,有些是檢測不出來的。
不過,消費者對此卻并不買賬。在貼吧、微博中,不少網友反饋,優信等二手車廠商作為中介平臺,需要對平臺上的商品質量承擔責任。
亂象之下維權難
縱觀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消費者的投訴,買二手車遇到事故車,維權時基本都會遇到電商平臺、車商和車主“踢皮球”,相互推卸責任,很多用戶最后都選擇不了了之,因為訴訟的話,時間、精力都耗不起。
關于調里程表這塊,根據我國《計量法》規定,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和偽造數據,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可責令賠償損失,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得,并可處2000元以下罰款。
不過,北京中關律師事務所主任李青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二手車經紀公司確實在合同中對里程表數據“不確保”。而很多消費者是在使用后發覺車輛里程數,以及維修程度與賣家所說的情況不一致,但因為不掌握確鑿證據而無法維權,只能吃啞巴虧。
信任事件頻發
近年來,在二手車市場火爆的同時,消費者買到事故車、與電商平臺或二手車商產生糾紛的事件時有發生。數據顯示,大部分消費者投訴直指優信二手車平臺的質檢流程和誠信問題。
新浪科技曾報道,車主陳先生在優信二手車平臺花13萬元購買一輛2011年款帕薩特,后發現是輛“事故車”,車輛不僅進過水,變速箱離合器也有問題。“現在修車已經花了兩萬多,車基本上是開一天修兩天。”據陳先生介紹,因為車輛調過表(實際開了至少18萬公里調成了6萬),無法找大眾公司報修,更換變速箱4S店要價2萬。
新藍網曾報道,浙江寧波傳奇廣場有車主采用跳樓自殺的極端方式向優信二手車維權。警方事后公布的消息顯示,該車主齊先生花費近十萬元通過優信平臺購買一輛二手車,半個月內壞了好幾次,修理廠確認是輛“事故車”。
北京晨報曾報道,北京的高女士通過優信二手車平臺,花費30多萬元購得一輛二手寶馬X5。后從4S店查詢得知,購買的車發生過多次事故,僅2010至2012年,該車就存在數次維修及更換零件記錄。
不只是消費者遇到過優信平臺的“問題車”,優信簽約經銷商也遭遇過類似問題。據《中國經營報》曾報道,海口94家優信簽約車商聯名抵制優信二手車,表示拒絕與其繼續合作。
據了解,事件源起車商所銷售的二手車在經過優信二手車的質檢后,售出后卻因各種問題遭消費者退車,而優信二手車對此沒有積極解決,導致車商不滿。有車商甚至直言:“優信二手車不講誠信,質檢流程形同擺設,頻頻傷害車商利益。”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趙占領律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優信作為二手車買賣雙方交易服務的提供方,要承擔居間服務責任,優信既然承諾賣方的質量是經過優信檢驗無重大事故,一旦被證實承諾與實際情況不符,那么作為居間服務提供方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應向買方賠償損失。
遇到問題二手車如何解決
對于消費者來說,二手車市場的坑可謂防不勝防。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消費者,在選購二手車時一定要注意車輛手續是否齊全,汽車發動機編號、車架號與車輛行駛證等相關證書上是否一致等;仔細檢查驗車輛情況,最好與懂車的朋友一起驗車;認真簽訂交易合同,不要只聽經營者單方的口頭介紹;最后要保存好車輛交易相關憑證,在產生消費糾紛時,消費者可以憑借手中的關鍵性證據以及合同約定的條款要求經營者賠償。
而在二手車交易過程中,很容易遇到有問題的二手車。這種情況,往往讓買主很懊惱,這時候該如何解決呢?
1.買二手車交易時合同簽了,還沒過戶怎么辦?
合同中有明文規定了嗎?有明顯不利于您的條框嗎?如果有可以找律師咨詢。如果沒有直接證據指明串串在車輛的VIN碼、車輛保修記錄上有傳該、欺詐的,您就很難有證據去找他索賠,所以先照清楚證據,還要快,不然人就要跑了。
2.車輛還沒過戶卻發生事故怎么辦?
車子還沒辦妥過戶手續卻發生了事故,買賣雙方都有責任,而原車主應該承擔主要責任。因為從法律意義上講,原車主還是車子的所有人。所以,正確的做法是,辦好過戶手續之后車輛才能上路,這樣歸屬明確,會少了不少麻煩。
3.交易完成后發現二手車有交通事故逃逸記錄怎么辦?
按照規定,車輛有交通事故逃逸記錄,則不能正常辦理過戶手續。因此,只要辦理正規的過戶手續,就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中國質量萬里行》溫馨提示您,您在完成二手車交易前,要先到交易市場購買一份《二手車買賣合同》,認真閱讀并填寫相關內容,用白紙黑字來切實維護自身消費權益。
4.交款后發現車輛不能過戶怎么辦?
除非原車主同意退款,否則沒有其他有效的補救措施。這也就是說,在購買二手車之前,需要對車輛和車主情況進行調查,保證車輛來源和車主身份的合法有效,確保車輛手續齊全,避免亡羊補牢為時晚矣的情況出現。
5.買到存在質量問題的二手車交易應該如何應對?
無論是從個人還是經紀公司那里買二手車,交易完成之后才發現車輛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都不會得到賠付,只能自己修理。但事無絕對,一些提供質保的認證二手車4S店在所售二手車出現質量問題時,會為消費者提供賠付。為了避免購車后才發現質量問題的情況出現,我們建議您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選擇二手車購車顧問服務,讓專家為您把關,還可以獲得相關的質保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