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記不得從什么時候開始,只要我們一打開某些手機App,各種彈窗信息就會撲面而來,有的是網購鏈接,有的是商品推送,一不小心點進去甚至還會被自動下載某些程序,簡直讓人不勝其煩。而這些開屏廣告就如同霸王條款一般,根本找不到關閉的選項,用戶不接受也得接受,一不小心我們就成了被這些無良商家“宰割”的對象。
7月16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公布了開展App彈窗騷擾用戶問題專項整治的情況。針對用戶反映強烈的App開屏彈窗信息難以關閉和利用彈窗誤導用戶點擊跳轉兩類問題,工信部重拳展開治理并取得成效。
據統計,今年二季度App開屏彈窗信息投訴量環比下降50%;用戶使用量排名前100位的App,開屏信息難以關閉問題發現率由69%下降到1%,而利用彈窗誤導用戶點擊跳轉問題的發現率,由90%下降至12%。
App廣告風險曾讓手機變“手雷”
“我手機里有20多款App,不少一打開就彈出廣告,使用時也會時不時彈出。”北京張女士告訴記者,手機App廣告“轟炸”令她非常煩惱。
上海等多地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發布信息稱,網民深惡痛絕的手機App廣告亂象“頑疾難斷”:
1.或無法關閉或“隱藏”關閉,廣告關閉難上加難。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稱,在對600款App廣告行為分析后,發現近六成在使用時會彈出廣告,其中近七成沒有“關閉鍵”。此外,在App個性化廣告中,僅14%有關閉入口。
日前,記者使用微信、汽車之家等手機App時發現,個性化廣告推薦關閉入口選項設置隱蔽,流程繁瑣,用戶難以發現。以微信為例,記者依次點擊設置-子菜單-“關于微信”-《隱私保護指引》,才發現“個性化廣告”的選擇入口以藍色字體標注“埋藏”在相關條文中。系統提示,這項關閉操作有效期僅為6個月,且關閉后仍會看到廣告。
2.一個廣告“炸”出一串廣告,廣告推送威脅隱私安全。河北的郝女士近來憂心忡忡:“我發現我只要在一款電商App上瀏覽過什么商品,其他App上竟然就會反復收到這類商品的廣告推送。”記者調查發現,郝女士的遭遇并非個案,許多用戶都有類似的體驗和憂慮,甚至還有部分用戶因此遭受損失。
“手機App推給我的網貸廣告實在太多,我頭腦一發熱,就掉坑里了。”家住石家莊的郭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曾瀏覽使用過某網貸App,之后連續幾個月她在不同的App上收到“海量”網貸廣告,不知不覺陷入“網貸陷阱”。
3.部分手機App廣告涉黃涉賭涉假問題仍存在。記者發現,用百度App瀏覽部分網頁時,網頁上的涉黃廣告仍能正常顯示。還有不少直播類、視頻類手機App中含有違法廣告圖片,點擊后將用戶導向涉賭涉黃等違法內容。另有部分手機App廣告打著“超低折扣”“薅羊毛”等旗號,誘騙消費者至售假網站網頁。
記者還發現,部分手機App廣告會誘騙用戶點擊包含竊取信息、遠程操縱等病毒的鏈接,嚴重威脅用戶安全。
App彈窗廣告三大“陷阱”
此前,央視曾曝光APP彈窗廣告的三大陷阱:
一是關閉按鈕是虛假無效的,帶有欺騙成分誘導用戶點擊廣告;
二是這些廣告并沒有明確的下載按鈕,但是你誤觸這個界面之后就會自動開始下載;
三是“跳轉”按鈕是虛假的,實際上用戶不管點擊任何地方都會進行廣告跳轉。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也明確,目前手機App彈窗廣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難以關閉和誤導用戶點擊跳轉。
根據央視財經頻道消息,開屏彈窗廣告是很多手機應用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式,某些手機App開屏彈窗廣告帶來的收入,可高達其總廣告收入的80%。
彈窗廣告是否違法?
那么,這種App彈窗騷擾用戶是否違法?消費者的權益又該如何保護呢?
法律專家告訴我們,彈窗廣告本身并不是法律所禁止的形式,但是在《廣告法》和《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中,都對彈窗廣告的發布形式以及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
其中《廣告法》第44條就規定,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的形式發出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識,并確保可以一鍵關閉。
法律專家岳屾山表示,從這些規定上我們就能夠看出來,像刷屏廣告或者開機開屏廣告,如果沒有顯著標明關閉的標識,或者標識很難直接使用,甚至點了這個標識會被誘導去看廣告,都屬于違法彈窗廣告。根據《廣告法》的規定,是可以對廣告主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工信部還表示,將在常態化監管的基礎上,繼續強化App的治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App數量為302萬款。為進一步保護用戶權益,工信部已先后開展六批次集中抽查,檢查了76萬款App,通報了748款違規App,下架了245款拒不整改的App。下一步,工信部還將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大力提升檢測能力,年底前將檢測覆蓋達到180萬款App。
工信部:持續開展APP專項整治
工信部表示,APP用戶權益保護關乎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持續開展APP專項整治。
特別是近期對用戶反映強烈投訴較多的“彈窗信息標識近于無形、關閉按鈕小如螻蟻、頁面偽裝瞞天過海、誘導點擊暗度陳倉”等違規行為進行了集中整治,督促企業重視用戶訴求,解決好在開屏信息頁面中存在利用文字、圖片、視屏等方式欺騙誤導用戶跳轉等問題。
工信部公告中指出,百度、阿里、騰訊、字節跳動、新浪微博、愛奇藝等68家頭部互聯網企業已按要求完成整改達,相信開屏、彈窗等各種廣告很快就會被徹底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