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億人看短視頻、6.38億人看直播,短視頻、直播正在成為全民新的生活方式;8.12億人網購、4.69億人叫外賣,人們的購物方式、餐飲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3.25億人用在線教育、2.39億人用在線醫療,在線公共服務進一步便利民眾……8月27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龐大的網民規模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1.6%;超過10類互聯網應用的用戶規模在5億以上;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到26.9個小時。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10.0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6%。
外賣、在線辦公、在線醫療等業態持續完善
隨著我國經濟活力的全面恢復以及外賣行業監管進一步加強,外賣行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新消費趨勢凸顯,行業覆蓋內容更加豐富多元!秷蟾妗凤@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69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976萬,在各類調查應用中增速最為明顯。
疫情以來,以生鮮、藥品為代表的即時配送業務飛速發展,與餐飲外賣共同助力惠民生、穩經濟。伴隨著用戶在疫情中逐漸養成的零售消費習慣,各類非餐飲外賣業務占比正在不斷擴大,外賣行業覆蓋內容不斷豐富。
與此同時,外賣行業生態與騎手權益保障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行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推動外賣行業健康長遠發展。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3.8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3506萬,網民使用率為37.7%。在線辦公細分應用持續發展,在線視頻/電話會議、在線文檔協作編輯的使用率均為23.8%。
一方面,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以在線辦公為代表的靈活工作模式將持續創新發展。另一方面,隨著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快,在線會議、文檔編輯等在線辦公服務的響應速度、存儲能力、功能適用性等服務性能將不斷提升。
隨著我國銀發群體規模逐年增長,對老年健康服務的關注,成為各互聯網平臺在在線醫療領域切入的重點方向。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39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453萬,占網民整體的23.7%。從互聯網醫院到明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互聯網問診可進行醫保報銷,從網售藥品到核心診療再到互聯網醫保,各地通過出臺對應方案積極支持在線醫療全面發展,筑牢了在線醫療用戶規模增長基礎。
此外,智能化養老不斷發展,智能設備成為該領域發展新的突破口。
互聯網創新服務惠及全民
《報告》顯示,10歲至19歲年齡段網民對在線教育的使用率最高,達48.5%;20歲至29歲年齡段網民對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網絡直播等應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齡段中最高,分別達84.1%、97.0%和73.5%;30歲至39歲年齡段網民對網絡新聞類應用的使用率最高,達83.4%。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互聯網對青少年群體的不良影響也一直受到社會各方廣泛關注!秷蟾妗分赋觯刂2021年6月,我國6歲至19歲網民規模達1.58億,占網民整體的15.7%。
另一方面,短視頻、直播正在成為全民新的娛樂方式!秷蟾妗分赋,截至2021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88億,占網民整體的87.8%。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6.38億,占網民整體的63.1%。其中,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84億,同比增長7524萬。
今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增設“網絡保護”專章,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同時,有關部門開展“護苗行動”集中清理網上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通過給APP設置“青少年模式”上線防沉迷系統,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科技的快速發展,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困擾。據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我國將步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為28.0%,較2020年6月增長5.2個百分點。
2020年以來,相關部門大力推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水平及特殊群體的無障礙普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優先推動115家網站、43個App進行適老化改造,著力解決老年人、殘疾人在智能技術面前遇到的困難。
同時互聯網企業及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加快解決老年人無健康碼出行難、不會操作就醫難等問題,健康碼適老化相關功能已覆蓋全國至少3000萬老年群體,科技和互聯網企業在地圖、新聞等應用中開通針對殘疾人群的無障礙功能,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全民。
城鄉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縮小“同網同速”
互聯網及科技企業不斷向四五線城市及鄉村下沉,帶動農村地區物流和數字服務設施不斷改善,推動消費流通、生活服務、文娛內容、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數字應用基礎服務愈加豐富,為用戶帶來數字化便利。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97億,占網民整體的29.4%;城鎮網民規模為7.14億,占網民整體的70.6%。
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和農村地區通信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我國農村和城市已基本實現“同網同速”,廣袤的下沉市場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和實惠尤為顯著。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說:“在互聯網用戶總體規模擴大的同時,細分群體使用率差距繼續縮小,社會端數字化‘擴大與縮小’態勢明顯!
《報告》顯示,我國城鄉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縮小至19.1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6月,農產品網絡零售規模達2088.2億元,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98%,有效打通了農村消費升級和農產品上行的末梢循環。
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說,一方面,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9%,讓農村和城市“同網同速”。另一方面,農村數字經濟新業態逐漸形成,以直播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新模式發揮帶貨能力,成為引領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新路徑。
超10億用戶接入互聯網,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正在譜寫經濟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