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喝水,每天喝2000毫升的水,可以更好地將身體的毒素排泄出去,喝水成了“最入門級”的養生。
人們在關注喝水的同時,又有很多的人在網絡上宣稱“千滾水、桶裝水”不能喝的謠言,網絡時代的到來給知識傳播帶來了福音,同時也加速了一些不實言論的傳播,每個人都要學會擦亮自己的眼睛,學會辨別其中的真偽。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項實驗可以證明千滾水、桶裝水會致病,甚至致癌,世界組織也從來沒有將其列為致癌物。
真正致癌的水是:65°C以上的燙水,這并不是謠言,還是世衛組織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所公布的,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依然堅持喝燙水,希望您看完本篇文章,可以將其糾正過來。
為什么是65°C不是55°C或者70°C呢?人喝下去的水要經過身體多處器官,最后才形成尿液,首先會先經過人的口腔和食道,生活中我們不小心吃了燙水,可能會不小心把嘴巴里面的皮燙掉,所以說在人的這兩處有非常脆弱的黏膜,很容易被燙傷。
口腔和食道最適宜接受的溫度是在20~40°C之間,低于10°C會覺得涼,高出50°C,會覺得燙,而最高的耐受溫度就是65°C,若是超出這個范圍,就容易被燙傷形成潰瘍。雖然人的口腔和食道有自我修復的功能,偶爾一兩次可以自己修復好,若是經常喝65°C以上的燙水,黏膜在反反復復的修復,在這個過程中,就有極大的可能形成癌變,得口腔癌和食道癌的風險就會增加。由此可見真正致癌的是食物的溫度,食物本身是不帶有毒性的。
有的人會疑惑、65°C那么燙,我也喝不下去呀?食道和口腔粘膜是比較敏感的、第一次接觸高溫、身體可能會產生激烈的反應,但長期的飲用太燙的水,粘膜的敏感度也會漸漸降低。可以細心觀察身邊喜歡喝燙水、吃燙粥的人,剛盛出的一碗粥還冒著煙氣呢,但是卻咕嘟嘟幾口就下肚了,剛燒開水的水,還沒涼幾分鐘,就都喝完了,之所以他們不感覺燙,是因為粘膜的敏感度變低了。
這種情況,每個人如何判斷自己喝的水不超過65°C呢?用手摸玻璃杯表面,人手感受到的溫度和黏膜的敏感度差不多。用手摸著不覺得燙,溫度剛剛好,這個時候稍微再涼一分鐘就差不多了。在喝粥之前,多用筷子攪拌攪拌,等溫度降下來的在吃,這樣才是保險的。
喜歡“趁熱”吃的人,一定要將這樣的喜歡改掉,若是家里有長輩喜歡吃燙食,也要及時的告知,避免給身體帶來損傷,一切飲食的目的都是為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