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由近年來,我血尿酸持續偏高,在遵醫囑服藥的同時,醫生還建議要加強檢測,以確定合理的服用劑量。
去年1月15日,北京醫院的血檢報告顯示,我的多項指標均為異常。
2月25日,醫生囑我重新檢測一次,在征得醫生同意后,我在離家就近的某醫院又做了一次血檢,結果顯示,除個別指標仍屬異常外,其它均在正常值范圍。
時隔僅11天,我飲食清淡、生活規律,兩次檢測結果理應不會有較大的差異;但差異明顯則說明,北京不同醫院的檢測結果之間的一致性較差。
我還發現,北京的不同醫院和體檢中心,在血常規檢驗的主要項目、參考值范圍和參考值大小,這三個方面均有些不一致。
許多老同志向我反映,北京一些醫院之間檢驗結果的一致性較差,北京醫院的醫生也告訴我,經常有患者向醫生反映,不同醫院血檢結果有差異,這個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據一位從事支援邊疆多年的同志告訴我,不同醫院之間驗血結果的不一致,在邊遠地區的醫院之間更為普遍和突出,因為邊遠地區的很多驗血設備都是由內地不同的單位支援的,由于驗血設備參差不齊、檢驗方法各異,檢驗結果的一致性較差。
針對上述問題,我曾經通過北京市的12315投訴電話,做過反映,約時隔10天后回電話稱,一是各醫院之間血檢結果是存在差異的;二是差異的原因,是各醫院使用的分析方法和檢驗設備不統一;三是這個狀況(目前)難以改變。
科學的發現要講究重復性,檢驗結果在誤差范圍內要講究其一致性,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
我認為,醫療衛生部門管理,應推動醫學事業的這項基礎性工作,朝著更加標準化、規范化的目標前進。
(二)危害不同醫院血檢結果有差異,導致患者和醫生都很困惑,影響醫生對病人病情的準確判斷和治療。
異地遠程醫療診治和“互聯網+醫療”也是現在和未來醫學領域一個潛在的醫療模式,驗血結果是遠程醫療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如果異地檢驗結果存有較大差異,遠程醫療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三)建議1、血常規(含尿、大便等)檢驗項目(除特殊病種外)、檢驗參考值范圍和大小,至少在北京各大醫院均應統一;2、不同醫院之間的檢驗結果應進行定期的實驗室比對試驗(當然,驗血需要血的樣本,有難度);3、應對醫院的檢驗實驗室進行實驗室的認可,考慮到醫院檢驗室規模不大,專業單一,建議制定簡易的實驗室的認可程序,不收費或少收費;4、在此基礎上,開展不同醫院檢驗結果的互認,以減少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多次往返大醫院、減少許多大醫院患者排長隊等候驗血等人滿為患的現象。
在發達國家,患者驗血驗尿等,通常都是就近社區的檢驗站進行,各大醫院均認可其檢驗的結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即以非凡的力度實施了“書同文”“車同軌”和“統一度量衡”
的工作。
當下的中國,似應對全國各醫院的血檢、尿檢等常規檢驗進行統一規范,這是一個有一定難度,但又是一個似應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著力解決的重要的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