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又漲價了。”這是近日哈市電子市場里人們見面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記者了解到,目前在電腦裝機市場,消費者大多會選擇希捷或西部數據硬盤,500GB的已經上漲到620元左右,僅11月4日一天,漲幅竟達到100元,漲幅為今年之最。因為希捷硬盤的質保是2年,西部數據硬盤的質保期為3年,所以西部數據比希捷貴10-20元。
11月6日,記者在各大電腦商城的裝機店里,發現裝機的人明顯減少。泰國洪水之前,硬盤價格大約在250元左右,現在硬盤的價格上漲了300多元,已經占到整機價格的十分之一左右。由于硬盤價格漲幅較大,推動了兼容機的整機裝機成本,已經與品牌機整機價格拉近,很多潛在客戶已經轉而關注品牌機市場。
受近期硬盤漲價影響,各大電腦廠家也開始有漲價跡象,在哈爾濱銷售的聯想很多機型已經提價50-100元左右。華碩電腦經銷商表示,從11月1日起,新進的貨源漲幅達到100元。戴爾經銷商表示,從11月7日星期一開始,全線產品將會提價。也有部分品牌經銷商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收到漲價通知,但如果硬盤持續上漲,產品漲價已成定局。
相關數據顯示,在泰國生產的硬盤占全球硬盤總量的比重不是很大,以希捷為例,希捷雖然在泰國設有工廠,但產能有限。希捷在中國蘇州和無錫有兩家硬盤工廠,占其全球90%以上的產能,并且均能生產筆記本硬盤和臺式機硬盤。三星、富士通、東芝等硬盤制造地均不在泰國。洪水發生前,硬盤市場需求低迷,各大品牌硬盤實際上均有大量的庫存積累,即使在完全斷貨的情況下,也可維持約4周之久。在泰國發生洪災僅1周時間內,我國國內硬盤就因“缺貨”導致價格成倍上漲,不符合常理。況且本次泰國洪災只有西部數據受到的影響最大,漲價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
記者采訪了某知名電腦品牌哈爾濱分公司經理,該經理表示,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利益的驅使。業內流傳的說法是,由于中國的硬盤全部集中掌握在幾個大的國內總代理商手中,此次漲價是幾個代理商聯合操縱價格的結果,都心照不宣地惡意抬高價格,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之后,然后再大幅度地拋售。
IT界很多專家也表示,硬盤的整條產業鏈從技術研發到工廠批量生產甚至就連硬盤的電機馬達、盤片這些零配件,都掌握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外資企業手里,國內企業所做的只是簡單組裝與代工,在終極消費市場中根本就沒有定價的話語權。此次硬盤漲價泰國發生洪水只是個簡單誘因,真正深層次的問題是行業壟斷導致了硬盤一路飛漲。記者 潘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