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泡沫急速破滅的“陣痛”,預示著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可能正處于轉型前夜。
調查顯示,國內團購網站數量已從去年高峰期的5000多家,下滑至3200多家。曾經風光無限的窩窩團、高朋網、團寶網等相繼爆出大規模撤站、裁員消息。今年以來,奢侈品電商網站網易尚品、呼哈網等“日子過不下去”的消息,則讓行業調整期明顯提前。
2011年電商行業的投資金額達53.53億美元,占互聯網投資總規模的65.6%,大規模投入激化了電商行業的競爭。國內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已經突破15萬家,可業內人士卻感到“遠遠沒有到收獲期”。
不過,電商的未來似乎并不悲觀。2011年,中國網民在線購物交易額達到7849.3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66%,遠超同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11.6%。這說明宏觀環境向好的“大勢”并未改變。
需要考慮的是,在“百團大戰”、“千團大戰”、“零利潤網購”的這種“競底”式的血拼之后,下一輪競爭的勝者是誰?制勝武器是什么?
移動平臺“爭奪戰”
對新技術應用最敏感的電商們首先把目光鎖定在移動平臺。智能手機快速普及,移動平臺成為電商們尋覓的“新戰場”。包括京東、當當、蘇寧易購等在內的傳統B2C大佬,都已下注“移動電商”。
新一輪圈地運動已在無線領域展開。比如,剛剛進行了“整容”重塑的淘寶,最近為它主推的天貓網建立了iPhone客戶端。這顯示了無所不在的淘寶在“無線戰略”上已有新動作。專注于跨境B2C的電商企業蘭亭集勢(LightinTheBox.COM),則剛剛在北京發布了移動購物平臺。據稱,在過去幾個月的測試中,它的移動平臺銷售額漲了17倍。
IBM的行業分析報告稱,去年12月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的訪問量已占到整個電子商務產業14.6%,同比增長160%;移動購物銷售額占到整個產業的11%,同比增長100%。對互聯網產業而言,美國市場的變化具有風向標意義。
在中國,2012年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1.6億部,有預測稱,2012年移動電商的交易規模可望達到251.5億元,2013年則可能突破400億元。不少電商都把2012年視為移動互聯網崛起的一個重要的臨界點。
電商競爭進入“深耕時代”
不過,移動平臺的“爭奪戰”并不能完全看做一種全新的市場增量,它更多的是,基于傳統網絡購物群體的一種“平行轉移”。即便預測更多的消費者將通過手機購物,而電商產業是由線上銷售和線下采購相結合的整體產業鏈,移動平臺上馬本身,并不意味著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電商的深度創新通常向兩個方向延伸:
其一,線上業務的進一步細分。比如,以美麗說、蘑菇街等為代表的購物分享社區、購物搜索、比價導購等新型購物網站。此類創新意味著傳統電商已從純商務功能向社交功能深化,電子商務、網絡社區與在線營銷的結合成為一種大趨勢。
其二,線下業務尤其是供應鏈的快速整合。這方面,在金融危機期間開始借勢崛起的跨國外貿類B2C電商是典型代表。其中,蘭亭集勢(LightInTheBox)、DX(DealeXtreme)、大龍網(DinoDirect)等網站,構成了“外貿B2C的集中勢力”。它們的銷售額,以及不斷吸引來的巨額投資,正在顯示潛在的價值。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下一輪電商競爭正是從這兩個方向上,開始進入“深耕時代”。相比而言,后者對“中國制造”供應鏈的整合,更能體現電商企業發展的潛在空間。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