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電商行業售假、售次貨、翻新貨等問題由來已久,主要緣于對供貨商把控不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內電商高級經理告訴記者,一般國內的電商企業會采取三道程序防止假貨或不合規定的貨源出現:一是對供應商的資質進行審查;二是對供應商的商品進入庫房時進行二道核查;三是法務環節的審查和管理。
上述電商人士稱,目前國內包括京東、易訊等電商企業所銷售的iPhone產品通常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蘋果直供,產品也最有保障;二是從渠道商拿貨,主要在上述蘋果授權的分銷商下的經銷商那里拿貨。
“由于蘋果直供的貨源非常不穩定,常常斷貨,而第二種渠道的貨源往往良莠不齊,容易出現問題。”上述電商人士對此稱。他還告訴記者,如果電商企業成為蘋果的直供渠道商,一旦被蘋果調查出曾經銷售過不符合規定的產品或者是從其他渠道商處拿貨,則將面臨蘋果的懲罰,甚至將取消直供的資格。
IT評論人士曹悅平對此分析稱,除了采購環節外,電商企業對貨源的控制也不到位。部分電商企業無力自建物流和倉儲,而利用第三方和供應商的倉儲設施,這樣就存在倉儲環節管理難題,造成假貨、次貨等流入電商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