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討論三年之久的《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下稱《基金辦法》)起草完畢,開始征求快遞企業的意見。業內人士表示,一旦按照現行《基金辦法》實施,利潤遭到蠶食后,快遞企業很可能將這部分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形成漲價潮,或漲價5角到2元錢不等。
民營快遞要交“份子錢”
根據《基金辦法》,郵政基金征收的對象為“在我國境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年營收200萬元以下企業可免征”。這就意味著目前市民日常使用的快遞服務都需要繳納“份子錢”,而面向高端用戶的外資快遞在國內的分支經營機構也“逃不了干系”。按照征收標準,國內同城快遞0.1元/件、國內異地0.2元/件、港澳臺1元/件、國際2元/件。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3億件,其中,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分別占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3.1%、73.7%和3.2%。計算下來,三部分將分別收取郵政基金1.16億元,7.41億元和3.22億元,共計11.8億元。
記者昨日從本市多家快遞公司負責人處證實,已得知《基金辦法》起草完畢的消息,但均表示并不合理。一位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該快遞在本市每天接收5000個異地包裹為例,若每件收取0.2元,一天就是1000元,一年就將近四十萬元。而目前每個異地快遞單的利潤僅有不到一塊錢,大約四分之一的利潤要被抽走。
利潤受損快遞或漲價
“一旦按照現行《基金辦法》實施,
利潤遭到蠶食后,快遞企業很可能將這部分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形成漲價潮。”天津市快遞協會副秘書長張海軍表示,近兩年國內快遞一直在打價格戰,不敢輕易漲價,利潤本身就非常低。但如果業內形成漲價共識,快遞服務價格又是以元為單位,肯定不會相應漲一兩角錢,或漲價5角到2元錢不等。
快遞物流資深觀察人士徐勇認為,郵政普遍服務簡單來說就是支持無法盈利的“老少邊窮”等地區的郵政服務,目前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專營。雖然確實需要國家資助,但向不經營該業務的快遞企業征收基金的確有待商榷。參照國際慣例,最好是向民營快遞開放郵政普遍服務業務,再向從事該業務的企業征收,似乎更合情合理。
(濱海時報 單毅)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責任編輯: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