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魯多說,新的統計方法也可清晰地顯示出“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因為一國貿易和國內經濟政策將不僅影響其直接貿易伙伴,還將通過國際產業鏈傳導到整個國際市場。相反,貿易壁壘不僅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產生巨大不利影響,而且有可能擾亂甚至中斷國際產業鏈。國際貿易談判需要正視這些新的現實,各國政府也需要采取措施幫助出口企業更好管理其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
在新聞發布會上,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和匯率問題成為記者關注的話題。對此,古里亞強調說:“今天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世界制造’,匯率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和關聯性要小得多。”拉米則表示,附加值貿易數據庫顯示,過多關注雙邊貿易的盈與虧“沒有意義”。出口國通過匯率來加強競爭力的想法在國際產業鏈越來越復雜的背景下是不真實的。
有益而必須的嘗試
古里亞和拉米共同呼吁各國支持附加值貿易測算法,認為新的統計方法將幫助各國政府制定更符合國家利益的貿易政策。兩大組織也還將采取后續行動。經合組織預計在今年5月發布一份有關全球價值鏈與貿易政策的報告,而世貿組織將于7月在瑞士日內瓦討論貿易政策支持的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附加值貿易測算法出臺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一方面,近年來國際貿易失衡問題成為二十國集團內部爭論焦點,在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日益發展的條件下,傳統的貿易統計方法也顯現出弊端;另一方面,拉米近年來多次呼吁適應國際分工性質的變化改變衡量貿易流量的方法,用出口附加值來對國際貿易進行測算。
國際投入產出協會副主席、國民經濟核算專家郭杰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用附加值來測算國際貿易是一個新的統計方法,它有助于各國重新評估貿易失衡問題,是一項有益的嘗試。”但他同時也指出,關于附加值貿易統計法的研究剛起步,僅涵蓋了40個國家的18大產業。這一方法離最終得到國際公認和普遍采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米魯多也指出,即使附加值貿易測算法得到廣泛應用,它也只是一個工具,將對各國貿易政策的制定以及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與談判發揮參考作用,但并不能直接改變貿易政策或貿易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