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學院和管理學界,應該關注和研究中國兩類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一類是富士康,以非知識勞動者為主體的企業;一類是華為,以知識勞動者為主體的企業。
據統計,富士康目前在中國大陸所吸納的就業人數有一百萬左右。富士康在深圳龍崗區與華為僅相隔一條馬路。富士康能夠用3~6個月時間的培訓,把一個高中畢業的青年農民,造就成為在大工業的流水線上生產世界頂級電子產品的現代產業工人。與傳統制造業相比,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種組織能力。
一百多年以來,尤其是二戰以后,以西方人為主導的管理思想和實踐,更多的是一種精英主導的管理模式。何謂精英主導的管理模式?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即“驢拉磨”。大概在20~30年前,農民要碾谷子,在石碾上套著驢,驢被蒙上眼罩,來回地繞著石碾轉圈,驢能聞著谷子的香味,無時不被自己所創造的成果所誘惑。當谷子碾好以后,主人就給驢抓一把谷子,以犒勞它的辛苦。這幅圖畫和人類過往對非知識勞動者的管理模式比較相似。
但在互聯網和全球化的交互影響下,這種針對非知識勞動者的管理模式面臨著危機,人類幾千年來所積淀的組織理論、組織文化和組織經驗都遭到了互聯網的全面沖擊。互聯網將會使組織變得越來越扁平化,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松散化和具有隨機性。組織最重要的功能是妥協與協商,互聯網將會對這兩個非常重要的組織秉性帶來瓦解性的沖擊。協商會變得越來越困難,不管是政府機構還是企業組織,都面臨著同樣的新挑戰。
其實到今天為止,我們大多數的企業,依然是“驢拉磨”的管理文化,員工不知道組織的愿景是什么、戰略是什么,不知道這個企業大大小小的決策。然而,在一個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里,你怎么可能再給他“蒙上眼睛”呢?在充分開放的信息空間里,你怎么可能禁止他的欲望與想象力的釋放呢?顯而易見,傳統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在部分失效。
與非知識勞動者的管理模式相對比,我們在《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中認為,華為探索出了一整套關于知識勞動者的管理理論和經驗,即把秀才改造為戰士,把野馬訓練成戰馬,從而推動華為獲得成功。我們姑且將華為的組織文化稱為“戰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