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小貝)北京時間3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最近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創業大會”(Launch Conference)上,Twitter聯合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 Williams)登臺接受了大會創辦者杰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的采訪,內容涉及了他在Twitter的經歷、視頻分享服務Vine的崛起、他對谷歌(微博)和蘋果的看法,以及他為重塑數字內容發布的未來而最新創建的平臺Medium。
威廉姆斯表示,他創建Medium內容發布平臺的目的在于改變數字發布領域重數量、不重質量的現狀,努力提高數字內容的質量。另外,他將通過Medium探索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盈利模式,其關鍵就是實現商業化規模。威廉姆斯還提到他對谷歌和蘋果的印象,稱自己對谷歌有美好的印象,但對蘋果了解甚少。
威廉姆斯是一位系列企業家,他在互聯網內容創作與分享領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曾參與創辦了Pyra Labs,該公司推出了Blogger博客服務,后來在2003年被谷歌收購。為此,威廉姆斯經常被看作博客(blogger)一詞發明者,并且推動了博客一詞以及這種媒體服務本身的普及。離開谷歌之后,威廉姆斯參與創辦了Odeo和“理念孵化器”Obvious,后來逐漸發展成為Twitter以及現在的Medium。
創建Medium發布平臺
通過自己創建Obvious的經歷,威廉姆斯表示,他學到了兩個重要的內容。離開Twitter之后,威廉姆斯與比茲·斯通(Biz Stone)和其他早期Twitter員工一起恢復了Obvious,但后來他發現自己“形成了固定模式”。在幫助孵化和資助Medium、Branch和Lift等創業公司的過程中,他認識到自己需要專注于創建一家公司和產品,而不僅僅是做一名投資者和顧問。
他看到了一個市場機遇,也是一個事關重大的問題。利用自己在Twitter和Blogger積累的經驗,威廉姆斯開始在Medium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因為在決定如何投入自己的時間的時候,“發揮影響力是我的首要標準之一”,他這樣說。另外還有這樣一個事實:Medium是一個內容發布工具,允許人們圍繞某個話題或主題創建內容收藏庫,并邀請其他人添加他們的內容。
這家創業公司的基礎是早在2000年他還在Blogger的時候產生的觀點和理念,但是從未真正實施。Medium的理念,以及吸引他注意力的地方,就是為長篇格式內容創造一個更好的Twitter服務。他認為,這是一個他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大多數企業家很熟悉的一個領域,目前該領域被Tumblr服務主導。
在某種程度上,他表示,這就像是Twitter為Vine在視頻分享方面所做的一樣。“現在還很早,我不能妄下結論,但我非常喜歡Vine,因為它抓住了Twitter在視頻方面的本質”。Vine不僅僅復制以前的內容(這是所有新媒體或平臺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而且創造了一種與其格式相匹配的獨特體驗、感觀和界面,Vine是最早做到這一點的平臺之一。
提高數字內容質量
威廉姆斯表示,他所有的投資都直接或間接地與解決當前互聯網媒體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相關,尤其是在互聯網已經成功降低了內容發布成本、創造了大量的新內容和新信息的情況下。當前數字發布領域的新盈利模式是鼓勵和獎勵高頻率、高數量,壓低內容創作成本,這反過來又會降低對某條內容,以及長篇格式內容的投入。這種模式的優先選擇是低質量內容,然后再付費購買高質量內容。
Twitter和Blogger都在這種新模式的形成和固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代數字內容發布專注于獨立訪問用戶和頁面瀏覽量等標準。威廉姆斯認為,盡管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我們評估互動與內容價值的方法仍然需要改進。
威廉姆斯表示,Medium專注于理解人們是否閱讀了內容,是否從頭到尾閱讀了整篇內容,是否進行了互動、分享或評論,是否從內容中獲得了什么。“我們已經提高了內容發布的速度,現在應當專注于其他方面。”威廉姆斯表示。
關于Medium如何發展,以及這款產品開發的過程是怎么樣的問題,威廉姆斯表示,對于他來說,“使用性就像是一個理念的氧氣”,他盡量專注于人們在該平臺上做什么、他們如何與之互動,而不是進行數據分析或者強調用戶反饋。威廉姆斯說,通過這種方法,他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從實時效果來講,在產品發展過程中什么是重要的。然后你就可以沿著這個方向開發。
具體應用到Medium,威廉姆斯說他想要創造一個平臺,為人們創作的內容建立相互聯系,最終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體系。威廉姆斯表示,其背后的理念就是,允許人們創造一大批觀點類似的內容,為了評估這些內容的價值,Medium將在“閱讀”方面進行一次粗略的試探,旨在查看人們是否閱讀了內容,是否堅持閱讀完了整個內容等。
威廉姆斯表示,他認識到作為一個發布工具,Medium的不完善之處遠多于Twitter。“這不像一條Twitter消息,并不像那么簡單,我們認為創作者和消費者的比例肯定與Twitter和Instagram大有區別。它并不是為了降低內容創作門檻,而是為了給高質量的內容實現用戶規模最大化。”
威廉姆斯認為,如果能夠形成一個準確性至上的系統,那會非常好,或許質量能夠獲得更多關注的觀點有些幼稚,但利用這個網絡和優秀的設計來建立一個系統,進而創造更好的產品,獲得更多的關注,這是有可能的。“大多數網頁非常丑陋,系統千瘡百孔,對于內容消費來說非常糟糕,”他說,“通過更多地關注質量,建立更好的系統來創作更好的內容,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最終,更好的設計將自然而然出現。
媒體行業的盈利
盡管媒體行業的盈利“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威廉姆斯說,打造一個支持媒體行業的經濟模式“是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也是Medium“肯定會探索的問題”,他總結說。打造一個內容平臺,與發行一份報刊的盈利模式是不盡相同的。要想打造內容平臺,你必須具備商業化使用規模,只有具備規模才能賺到錢,這與《紐約時報》面臨的問題不同。這個理念應當是:有大批人們創作內容的動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他們想要創作。
當被要求向抱負遠大的企業家提出建議時,威廉姆斯表示,他們應當專注于打造一款自己愿意置身其中的東西,并且“完全專注于它”,那么良好的結果自然會出現。當然,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威廉姆斯說,專注度越來越難以保持,因為有太多的機遇,也存在太多的分心因素。“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是每天都說不。”他認為,創造最佳工作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學會說不,但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對谷歌蘋果的印象
卡拉卡尼斯問道,他對硅谷大型科技公司,例如谷歌、蘋果和Facebook有什么印象。關于谷歌,威廉姆斯說,他仍然是這家公司的“忠實粉絲”,大多數曾在這里工作的人們都對該公司留有美好的印象。“他們的價值觀非常真實,”他繼續說,“我欣賞拉里·佩奇(Larry Page)正在進行的大膽嘗試。我認為,他們仍將繼續統治世界。”
關于蘋果,威廉姆斯令人驚訝地表示,他對這家公司了解甚少。“蘋果竟然建在硅谷,而且雇傭了數萬名員工,但我卻幾乎沒有認識的人,這真的很有趣,對我來說也非常奇怪。”威廉姆斯認為,對于谷歌和蘋果而言,他們都面臨的問題是難以在多個不同的市場創造真正的價值,并且取得成功。很多人認為蘋果擁有大量人才,持有大量的現金,因此他們理所應當地會統治下一個重大領域。但是通常來講,這并不一定能夠實現。
威廉姆斯表示,在谷歌的時候他就認識到,雖然這些大型公司取得了成功,引起了轟動,并且占據了巨大的市場份額,但是他們也為企業家創造了更多的機遇。在創始人選擇某個領域之后,傳統的對話應當是這樣的:風投公司提問說,“假如谷歌進入這個領域怎么辦?你的公司會發生什么情況?”對于企業家來說,“谷歌風險”時刻存在,但他加盟谷歌之后發現,對于這樣一家大型公司而言,進行內部創新和開發其實很難。事實上,谷歌最受歡迎的產品當中,大多來自于外部收購,例如YouTube、Android和谷歌地圖。
威廉姆斯表示,他發現創業公司仍然有足夠的空間,這并不是因為谷歌等大型公司效率不高或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們無法像小公司一樣集中精力,并憑借靈活性和創新性創造最好的價值。他表示,這正是這個體系最好的一面,所有公司都會最終倒下,或者走向成熟,或者放慢腳步,因此我們應當不斷創造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