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最新監測結果顯示,2008年至今,我國重點城市地價增速明顯趨緩,東部和南部地區主要城市地價增長率下降幅度相對較大。全國105個監測城市中,九成城市地價增長率低于上年;四成城市地價同比下降。與2007年“ 地王頻現”的火熱場面相比,我國土地市場明顯“降溫”。(5月18日《人民日報》)
怎么看待此次土地市場降溫?我認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土地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嚴金明教授和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云分析得比較客觀: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房地產市場低迷,直接影響土地需求以及土地價格。當前,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地價也在回落,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目前部分城市的地塊競價、溢價成交并不具有普遍意義。
而且,雖然我國土地市場明顯“降溫”,但是進入5月份之后,“地王”再次出現。原溫州長運集團有限公司地塊以19607元/平方米的成交樓面價格,成為了今年到目前為止的“單價地王”;大連金賽置地有限公司以37.48億的總價拿下大連高新區廟嶺村紅凌路兩側7宗地塊,成為了當月總價“地王”。
有數據顯示,在經歷了樓市“價跌量降”的2008年后,今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銷售回暖的勢頭非常強勁,盡管4月份各地樓市成交走勢有所分化,但是回暖的趨勢還在持續。更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銷售回暖的持續,房價也開始有所回升。其實,這是假按揭的“死灰復燃”暗中助推,才成就了這輪樓市“小陽春”。可見,土地市場降溫與否對樓市影響有限,“假按揭”抬頭才是樓市亂象的禍首。
假按揭是指開發商為資金套現,將暫時沒有賣出的房子以內部職工或開發商親屬的名字購下,從銀行套取購房貸款。假按揭其實一直都存在,尤其在2005年樓市成交相對低迷、開發商融資明顯困難時,這種手法使用得更為頻繁。假按揭現象在地產市場是公開的秘密,假按揭產生的后果,就是樓市成交量因摻水而大幅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日前也表示,虛假按揭貸款案件開始明顯增多。
所以,土地市場降溫只是市場自行在調節,是房地產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是市場規律所決定的事情,不必過分在意,也不用去過度干預。反而對“假按揭”抬頭現象要高度重視,銀行方面要繼續采取保、控、壓、退的房地產信貸政策,嚴格審查每一筆房產按揭;政府更是要解決住房保障這一民生問題,針對保障性住房加大土地供應量,即便在宏觀調控的情況下,對中低收入的房地產供應也不能收縮,而且還要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