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怕的“洋”玉米種子
文/袁柏鑫 本刊記者 劉暢
玉米分別于2009年在種植面積上、2011年在總產量上取代水稻,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玉米種子市場也相應擴大到了近200億元的規模。
兇猛的“先玉335”
鄧國東是吉林省榆樹市的種糧大戶,記者見到他時,鄧國東正在自家地頭補種一些生長期短的玉米。今年鄧國東耕種的土地接近500公頃,這些土地大都在4月下旬種上了玉米。
鄧國東告訴記者,由于他耕種的土地多,所以他購買的玉米品種也比較多,不過這些品種大都是以先玉335為主的美系品種,在當地“能占到20%到30%的市場”。鄧國東所說的先玉335,是敦煌先鋒公司培育的玉米種子,而敦煌先鋒是美國杜邦先鋒種業在國內的合資公司。從2004年敦煌先鋒種業推出先玉335之后,這個品種就在東北迅速占領了玉米種子市場。
在榆樹市五棵樹鎮合發村,記者來到了村民劉耀東的家里,看到他正在用機器剝玉米,院子里還堆放著幾十袋已經剝好的玉米。去年他們家里種了一晌多地,換算成畝是17畝多一點,這些地一共打了3萬斤玉米,平均一晌地在24000斤以上。劉耀東說現在玉米價格比較好,特別是質量好的玉米都能賣到一斤一塊多錢。劉耀東告訴記者,他主要種的是“德豐77”和“先玉335”,“都是先玉335改良,母本都是335,因為咱們東北地區適應335。因為它這個是中晚熟品種,你要種晚熟的,它上不來咱東北”。
同是合發村村民的谷春福告訴記者,“335穩產,旱點也行,澇也行,基本年年都產那些。”村民樊春學則表示,“先玉335要是肥跟上,肥量適當,如果像今年這個雨水好,風要小一點,這個品種就是米質好,另外就是壓分量,別的達到兩萬二,它能達到兩萬三到兩萬四(千斤),它是膠質糧,米質硬、米質好。”
記者了解到,對于當地的農民來說,這里的土地一年只能種一季農作物,土地的收益都指望在這一季玉米身上,如果一晌地能增加1000斤產量,就意味著可以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前些年這里的農民幾乎家家種先玉335,之后隨著國內品質相近的玉米種子推向市場,先玉335的種植面積才有所下降。
吉林省榆樹市五棵樹鎮宣傳委員劉紅軍告訴記者,先玉335玉米種子在當地能占到30%左右比重,“這幾年種這個品種確確實實米質好,收糧的都要,另外它高淀粉,它的產值大”。
據記者了解,當地的玉米加工企業和經銷商,更愿意收購脫水快、米質好的美系品種玉米,而且價格每斤要高出一兩分錢,所以當地農民也愿意種植以先玉335為主的美系品種,這樣農民生產的玉米也能夠在當地消化。劉紅軍解釋,“因為我們這塊專門有加工玉米的企業,中糧、吉糧包括兩個生物制藥廠,都需要用玉米淀粉做原料,外賣的幾乎很少。”
吉林省是我國的玉米種植大省,榆樹市又是玉米種植的大市,那么在吉林省的其他地方,洋種子的擴張步伐又是怎樣呢?
公主嶺也是吉林省的玉米主產區之一。村民宰令友家里有7畝地。30多年來,一直是種玉米,不過種子在近幾年已經換成了國外的品種。“三年前,我開始種的都是美系品種。”宰令友說。
在另一戶農民的家里,我們看到院子里種的是國產種子的玉米,村民說,這主要是賣給當地市場,也就是通常人們吃的粘玉米。而地里種的卻是國外種子。
“大田種的都是干糧用的,都是美系品種的,像先育335,還有美玉339,美玉99。”
事實上,自2006年以來,吉林省選種國外玉米品種的農民逐年增加。常彥君家里承包了數十畝地,3年前,看到同村的人種335產量高,常彥君也把地里一半的國產玉米換成了美國的先玉335。
村民們告訴記者,國外種子和國內種子相比產量差別不是很大,但是國外種子種出的玉米商品性比較好,“飼料廠和收玉米的地方都喜歡要,好賣”,因此收購價會高一些。
宰令友也認為,和之前種的國內品種相比,現在種的美國品種玉米有著許多優勢,“第一個它這個稈能抗倒伏。第二個,到秋了嘛,它這個玉米干,降水,它這個水分低,較國產的水分低。你像早些種的銀河和鄭單958吧,那它的水分就降不下來,但是那時候就賣不上錢,就一斤就得差兩分錢。”
別看每斤的收購價只差兩分錢,宰令友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按照每畝地能收1000公斤玉米,一畝地收入就會多200元,而在成本上基本差不多少。
國外玉米種子的上市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卻給本土的種業公司帶來了危機。
成立于1999年的吉林省吉農工薪技術公司經理臧薪宇告訴記者,過去他們一直占據著吉林省玉米種子最大的份額,“整個東北三省,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大約70%的種子是由我們提供的。”但現在,吉農工薪的種子占吉林省的份額已不到20%。
2000年以后,玉米種子逐漸進入市場化競爭,臧薪宇說,但是2007年以前,國內品種依然占據著吉林省大部分的市場。除了吉農培育的種子,當時播種面積較大的還有鄭單958,“958最大時面積能占到接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