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玖成”: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2-09-15 來源: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這里是“華夏東極”,最早將太陽迎進祖國,勤勞的人兒迎著日頭奔跑的地方。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就位于黑龍江省撫遠市黑瞎子島鎮東安村,2015年5月成立之初,社員只有38戶82人,耕地34300畝。如今,經過多年的努力開拓,社員增加到150戶450人,耕地面積增加到100000畝,合作社整體功能穩步發展壯大。
▲航拍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水稻秧苗
背靠三江沃土,“玖成”持續在優化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上發力,獲得諸多成果,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的同時也收獲了撫遠當地農民的信任和肯定。
據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袁勝海介紹,多年來,合作社不斷探索推廣先進種植技術。在基地內劃分了9個功能區,即高產攻關示范區、新品種展示區、超早缽育特色有機稻種植區、一控三減模式區、側深施肥技術區、超早缽育擺栽、試驗示范篩選區、大棚綜合利用以及寬窄行栽培技術展示區。同時,通過大棚的二次利用、兩段式超早育秧、缽育擺栽等技術,分別在水稻育秧大棚和大田進行種植,生產出了第二三積溫帶優質稻米以及馬鈴薯、菇娘、金花葵等特色產品。
▲農民使用鉑育擺栽機插秧
這幾年,合作社積極聯系農業科研部門,探索新品種培育,共創建了“玖成香米”“玖成粳品稻”“玖成極米”及“玖成鮮米”四個品牌。為了讓品牌走出去,近幾年合作社先后參加了廣州、深圳、青島、北京、重慶、哈爾濱等地的各大展會,“玖成鮮米”品牌在京津冀地區已初步叫響。
讓農民增收,是合作社的義務和責任。合作社通過組團購買農資、提供集中育苗服務、春耕機械互用等方式,幫助農民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科技種植含量,搶抓農時確保秧苗插在“豐產期”。采取秋糧集中銷售方式,幫助社員瞄準時機,掌握好市場價格再統一出售,讓他們既種得好,又賣得好。幾年來,合作社為農民節本增收300萬元以上。
▲大豆田播種前整地作業
今年春季,撫遠市以“玖成”合作社為應用試點,搭建了撫遠市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在合作社6個育苗大棚安裝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溫室內環境數據和圖像數據,實時對溫室進行管理,使原有育苗監管人工成本降低1/3以上。
撫遠市為“玖成”合作社安裝了6臺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終端、5臺北斗農機作業監測終端、120臺北斗定位終端和2臺北斗插秧機直線駕駛輔助系統。不僅解決了合作社耕地多、人手少的問題,而且大幅度提升了農機作業效率。每天延長農機可作業時間3小時以上,縮短階段作業周期約30%,每畝地可節約農機作業投入500元以上。
▲玖成合作社社員春耕插秧
有了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玖成”合作社實現了“耕、種、管、收”全流程數字化監管,“一切都聽數字的”。
撫遠市還以“玖成”合作社為龍頭,在全市范圍內搭建了6個智能氣象站、12個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結合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采集目標區域氣象、蟲情、土壤數據及視頻圖像數據,實現農田環境、病蟲害信息、視頻圖像等信息的遠程遙視、遙查、遙報、遙判、遙控的“五遙”服務,為業務應用系統提供大田環境數據支持。轉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了農作物產品和質量。
▲水稻秧苗
袁勝海說,合作社未來將利用衛星遙感+地面物聯網的“天地”協同數據感知模式,打造“一張圖”式的多維可視化農業數據分析與研判系統,加快農業數字化發展,把合作社建成現代農業的代表和典型。帶動祖國糧食主產區加快發展,撫遠“玖成”正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