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報道了一篇《中企動力頻遭企業投訴 服務費不退夠還要打折》的文章,報道之后,事件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有不少網友向本刊爆料稱,他們也是中企動力的受害者,最近正為自身權益與中企動力進行訴訟。
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截止11月底,中企動力被起訴的開庭公告就達92條。
根據天眼查APP顯示
記者追蹤發現,事情雖然過去了三個多月,但雙方糾紛仍然沒能得到妥善解決。
“一分錢不退 愛咋地咋地”
2020年12月15日,中國家居質量網(以下簡稱“家居網”)與中企動力簽訂了“門戶云(全球門戶)產品技術服務協議”,雙方商定整體優惠價50000元,用于中國家居質量網官網的開發,包括設計制作、功能開發及三年的運營維護服務費用。
據了解,在網站試運營期間,家居網發現網站后臺不具備內容“三審三校”的審核功能,中企動力公司也承認后臺管理系統沒有“三審三校”功能,所有信息上傳后臺后,只能一鍵發布,家居網認為這給網站的信息管理帶來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為確保信息傳遞符合媒體平臺的相關規定,家居網被迫于2021年5月6日停止了信息更新,同時向中企動力業務聯絡人提出補充升級后臺管理系統的要求。據家居網相關負責人稱,中企動力以制作合同中沒有特別注明后臺要具備“三審三校”功能為由,拒絕提供升級服務,并且明確表示:如要增加功能,就要額外收費,并向家居網提出的收費標準比初期的建站費用還要高。
記者了解到,家居網與中企動力因此事進行了多次反復溝通,希望能推動問題的妥善解決,但中企動力擺出一副“店大欺客”的面目,敷衍塞責,遲遲不肯配合。
雙方協商無果,為保證網站運行的持續性,家居網被迫決定另找新的網站制作公司,同時將終止合作的信息明確傳遞給中企動力聯絡人,要求對方解決終止合作后的退費問題。對于這一最基本的合理要求,仍然遭到了中企動力的拒絕。
據家居網相關負責人稱:“對方一位馬姓負責人對家居網協商人員表示,要么就按照他們提出的收費標準繼續合作,否則只要家居網首先提出終止合同,他們就‘一分錢不退,愛咋地咋地’。”
退款是假 刪稿是真
萬般無奈之下,家居網在今年8月21日向中企動力官方郵箱正式發送了終止合作的公函,嚴正表明了己方態度。在此情況下,對方一名“張”姓負責人開始聯絡,但在初期的電話溝通中,“張”姓負責人居然說出如果家居網不繼續合作,他們完全可以告對方違約,讓家居網賠償。
“一旦與中企動力有了合作,就一輩子不能‘離婚’了,這簡直太霸道了。”家居網相關負責人說。
此后,“張”姓負責人勉強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三年的服務費用只退一年,并且還要打折。說這是底線,沒得商量。
萬般無奈之下,今年9月,家居網向《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進行了投訴。接到投訴后,記者分別向中企動力和家居網發送了采訪函。
家居網向記者呈交了相關證據,說明了前因后果,但中企動力始終沒有給予任何形式的回復。
10月8號,本刊結合家居網的投訴采寫了一篇題為《中企動力頻遭企業投訴 服務費不退夠還要打折》的報道。據家居網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反饋,10月12日,在雜志社發布投訴文章后家居網終于又接到中企動力那位“張”姓負責人的電話,但他首先不是來解決問題的,而是指責家居網不該就此事投訴媒體,聲稱報道給他們公司的“高大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他要求家居網立即聯系媒體,必須先把這篇稿件刪除掉,然后才會與家居網談退款之事。
據了解,對于中企動力的提出的無理要求,家居網直接予以拒絕。
家居網介紹,10月13日,中企動力又派出一名自稱是總部售后的“劉”姓負責人聯系,說是洽談退款事宜,但沒說兩句,就又開始轉到刪稿的問題上,其中心思想仍然是要求家居網去幫他們刪稿,并表明這是退款的前提。
家居網相關負責人稱:遭到家居網的拒絕后,中企動力開啟了“靜默”狀態,再不提解決退款問題。至此家居網方才明白,事情發生三個多月后中企動力的主動聯系,原來不是為真正解決問題而來,僅是為了它那所謂的“企業面子”。
之后,家居網再次向《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第二次投訴。
記者11月2日向中企動力售后郵箱發布了采訪函,隨后也聯系上了這位劉姓負責人,據該負責人稱其公司對于處理投訴糾紛并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流程,記者在兩次采訪函中都提到這個問題,但中企動力并未作出回應。
據了解,中企動力創建于1999年,是中國數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自稱致力于幫助每個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經營,提出的口號是“要成為企業生長的力量”。但近年來涉及的服務合同糾紛屢屢被曝光,訴訟官司纏身,用戶吐槽此起彼伏。究竟是什么樣的背景讓這樣一個科技企業,不是以技術和服務贏得市場尊重,而是以蠻橫和霸道應對客戶投訴和媒體報道呢?本刊記者將持續關注此次事件的后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