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國際發布2013年中國企業競爭力發展指數報告認為
我國企業管理成熟度總體偏低
□ 本報記者 王惜純
2013年,中國企業平均管理成熟度(競爭力發展指數)僅為48.83%,比2012年降低3.42%。新形勢下,中國企業主要面臨著“內外部市場增速緩慢”、“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可持續發展將轉化為企業新的經營壓力”、“風險控制能力不足”和“人才管理機制有待健全”等方面的壓力和挑戰。
這是記者日前從中國海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德國際)主辦的“第4屆中國企業組織管理成熟度OPI(競爭力發展指數)”系列報告會上獲悉的。
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企業平均管理成熟度(競爭力發展指數)為48.83%,比2012年降低3.42%;2013年中國企業管理成熟度的最佳實踐為66.38%,比2012年上升1.41%,和世界先進企業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從測評結果來看,中國企業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管理水平,都取得了令世人驚嘆的進步,很多細分領域中國企業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然而,其總體成熟度偏低,又制約了中國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本次調查運用了海德國際自主研發的組織成熟度測評工具,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與案例剖析相結合的方式,在持續關注2012年跟蹤的600余家企業的基礎上,于2012年通過測評、評審、增值審核等方式,收集參評各級質量獎企業、在認證過程中實施增值審核的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的區域企業競爭力測評的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共計形成800余家企業的調研結果。
如何系統地提高企業的管理成熟度,推動企業競爭力的發展?與會專家指出,為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和組織追求卓越,企業可在管理體系認證的基礎上,結合卓越績效模式,開展量化增值審核,從文化、戰略、顧客與市場、人力資源管理、過程管理等7個方面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進行系統評價,對企業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全面診斷,幫助企業發現自身的優勢及改進空間,進一步提升管理體系有效性,提高管理效率,為企業的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專家認為,量化增值審核非常適合那些企業規模在近幾年快速擴張,企業發展戰略需要調整,生產流程需要重新梳理,需要通過建立系統的KPI目標管理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各項管理活動質量以及企業文化需要相應調整的企業。為幫助企業識別自身的優勢與改進機會,在追求卓越績效的道路上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與前進的方向,量化增值審核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展開。一方面,可以通過與標桿企業(或競爭對手)的各個維度分值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測評結果,評估企業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哪些維度的績效水平發生了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實現管理升級。
在管理界,歷來就有“偉大公司的創辦人,通常都是制造時鐘的人,而不是報時的人”的說法。而“造鐘”就是要建立一種機制,使得企業能靠組織的力量在市場中生存與發展。隨著市場的進一步完善與規范,企業必須越來越依靠一個好的領導力、好的機制,包括好的組織結構、好的評價考核體系、好的戰略管理等。
近年來,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領導力發展的重要性,認為領導力與組織效率的提升、變革創新以及規范管理和快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一些大型企業的管理者表示,領導力是一種有關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的藝術。目前,很多公司增設新的管理層,以應對變幻莫測的經營環境。與此同時,具有成熟領導力發展的企業,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這些回報包括:更好的企業業績、更低的員工流失率、更高的員工敬業度和生產率等。
報告同時對中國企業管理者提出的“領導力”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研究顯示,從卓越績效的視角看,中國企業在“領導”方面的管理成熟度僅為55.66%,有較大提升空間;從領導者的5項主要行為來看,中國企業領導者在“共啟愿景”和“挑戰現狀”兩項行為上得分較低。這種趨勢與整個亞太地區的領導力測評結果趨于一致。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