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權威數據顯示,近年來樓市維權在消費者維權的比例逐漸上升。在今年《北京晨報·房產周刊》聯合焦點房產網共同推出的3·15樓市維權調查中,一周的時間內有2.5萬名讀者和網民參與投票,其中有九成以上消費者在買房過程中遇到糾紛,而有45%的消費者在出現糾紛時甘愿自己出面交涉。
調查顯示,在剛過去的2008年中,有15類樓市維權問題關注度較高,其中房地產行業的誠信度低,買新房糾紛多和物業公司管理服務差的投票列前三位,分別占到86%、44%和26%。值得關注的是,新的樓市維權狀況不僅僅停留在買賣交易環節中,在最新的調查中,記者發現物業管理問題正越來越成為入住業主的“ 心病”。據統計,在維權調查中的物業糾紛比例上升最快,其中服務質量差、收費高及亂收費和承諾難兌現成為業主對物業公司最為不滿意的三大問題。
在人們最為關心的購買新建商品房過程中,消費者認為合同陷阱、房屋的質量問題以及開發商的承諾不兌現依舊是最讓人頭痛的問題;在購買二手房過程中,買房人遇到最多的糾紛則是隱瞞房屋缺陷,隨意溢價、提高房價,中介收費不合理,假中介騙取費用等問題;此外,在租房過程中,隨意提高租金、隱瞞房屋缺陷和假中介騙取費用也是遇到的主要糾紛。
然而在數萬人參與的調查中,最終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的消費者僅占到25%,有45%的消費者均是自己出面交涉。有讀者告訴記者,原因是“‘維權路’走來不易,過程很漫長,走法律途徑解決平均都需要兩年的時間。”多數消費者期望,在房地產行業中規范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細化考核條款,明確監管部門以及加強監督和懲處力度,從“源頭”掐斷風險,維護消費者利益是處理房地產諸多問題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