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熟悉“傍名牌”現象的人來說,常常會由此想到“傍大款”一詞。其實,“傍名牌”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一種新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對仿冒知名品牌現象的統稱,指不法分子借用知名企業的知名商標、字號、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等商譽牟取不正當利益,從而造成市場混淆,侵犯他人知識產權。這種現象在我國當前已成為公害,也成為損害我國國際形象的污點。
盡管對“傍名牌”現象屬于不正當競爭的認識已經達成共識,然而,由于司法審判中各級法院認識不統一,缺少統一規范,各級法院具體做法及判決尺度不一;同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各部門之間也因協調問題和法律適用問題存在異議,使得查處“傍名牌”尚未形成重要的合力,也使得“傍名牌”現象至今仍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由本報記者潘傳龍、喬小尊編著《“傍名牌”現象與反思》一書,是作者多年來在跟蹤報道“傍名牌”以及調查研究“傍名牌”發展過程的基礎上的成果。該書全面介紹了“傍名牌”現象的歷史發展,分析了其危害及原因,并具體介紹了“傍名牌”現象的行政查處、司法處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及影響,還收錄了相關理論探討文章和政策觀點,附錄了相關法律及法規。
該書將歷年來查處的“傍名牌”大案單列成一章,每起案件后均附有工商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罰書或法院的判決書。這些行政處罰書或判決書一方面是對所查處的
“傍名牌”案件進行了法律上的認定,一方面也為相關部門今后的案件查處工作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法律依據。該書的“附錄”部分,收錄了“‘傍名牌’現象與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紀要”、“‘傍名牌’現象相關法律及法規”,這些內容對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傍名牌”現象提供了法律資料。
我國著名的畫家齊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雖然是就繪畫藝術而言,但同樣適用于社會經濟領域內的“傍名牌”現象。《“傍名牌”現象與反思》一書中大量的案件說明:“傍名牌”者最終難逃法律的制裁。